安金磊手艺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金磊手艺活

安金磊手艺活   在河北,农民安金磊种植的棉花抗住了干旱、顶住了病害,引来了雀鸟,甚至滋养出鸟巢,成了四里八乡的奇迹。   37 年来,他一直生活在河北省枣强县的乡间,早出晚归,躬耕田亩。他曾经写信给建设部,建议改进城市住宅的下水道设计,使城市产生的粪便等有机废物集中处理后进入农业循环,而不只是作为垃圾增加环境压力。   2006 年,致力于推广有机农业的香港公益机构“社区伙伴”的主席安德鲁踏进他家,还没坐稳就问:“现在石油是越来越贵的战略物资,假如不能再有足够的石油作后盾,你觉得中国农业的路怎么走下去?”   安金磊的回答,就是他持续10年的行动――不施化肥,不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保持间作休耕,甚至专门让草长在田里,不买种子,一律自己留种、育种。      田里的朋友   每天6 点之前,安金磊一定会到田里去听虫子的叫声――早晨昆虫活跃,一听就知道土层里的生物是否丰富。他耕种的土地,有着天然的弹性,因为土壤里空气充足、有机质丰富。   蚯蚓是他最看重的朋友之一。它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播种前,安金磊趴在地上细看土壤,脸几乎挨到地面:“一定要有喇蛄,它们吃根茎,是帮你间苗的,可以保证七八成的出苗率。”土壤中遍布着鼹鼠挖掘出来的通道。青蛙捕食地面上的虫子,鼹鼠又控制着喇蛄的数量。   在安家的棉田里,鸟巢层出不穷。2006 年开始,他种植了4 亩小米,不为收获,而是为了喂养麻雀。   “差不多有500 多只常住的麻雀,小米成熟以后,又从别的地方飞来很多,它们吃了17 天,突然就不吃了,来做客的麻雀飞走了,本地的麻雀改去吃棉花地里的虫子,我这才把它们吃剩的收了回来。”4亩小米地保证了吃虫能手的定期光临,成了棉田的卫士。   农田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主要来源,又是土壤肥力的主要调节者。生态系统中的腐食食物链,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最终转化为土壤所需的肥力。而捕食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保持着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间的平衡。      与草共荣   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安金磊都在他的田野上度过。 ??? 在安家的棉田边上,玉米和芝麻像卫兵一样排成直线。“蛾子更喜欢玉米,有了玉米就不往棉花上去了;蚜虫不喜欢芝麻的味道,会远远地躲开。”   他的绿豆地里,每隔一段就有豆茎和草叶丛生在一起,难舍难分。“谁都觉得草是跟庄稼抢肥的,可是草的生命力最强,能杀死、破坏掉土壤里不适合植物生长的菌类,庄稼也跟着沾光。”   手工锄草,是安金磊夫妻的日常劳作。“不用锄得特别干净,其实一方面也做不到完全清除,另一方面小草在田里本身也参与着土地的循环。”安金磊说。   为了这些,他精耕细作,在每年棉花播种前,细心地拣除掉前一年剩下来的棉膜残片。妻子说:“这一片麦地,我们两个人从早晨开始干到晚上天黑看不见,这样一直干两个星期才能除一遍草。”   这位农人说:人类几千年活下来,靠的是“万物共生”,才能“万物共荣”。这是“千年的道理”。   在同一块耕地上,成行或成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称为间作。套种是在同一块地上进行错开播种季节的间作,是间作的一种特殊形态。早在西汉,就已有关于瓜豆间作的记载。   打破单一的作物结构,提高多样性,对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有着直接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杂草、虫害的控制,并且能减少某些植物病害发生。例如,玉米与大豆轮作的方法在加拿大深受重视,这样明显减少了对玉米食根虫的防治次数。      帮大忙的多面手   秋冬时节,安金磊拉着架子车,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中,四乡八里去收购羊粪。他所有的秸秆都用来沤肥、还田。以至于亲戚家的孩子不愿意到他家来玩,说臭。   15 年前,在国营农场做技术员的安金磊,听说有人吃西瓜而呋喃丹中毒,吓了一跳。从此他开始偷偷改用鸡粪、叶面肥和营养液,并且从不对“杂草”赶尽杀绝,后来干脆把草翻到土里,却意外地发现:果苗更加旺盛。   多年后,一本杂志告诉他:这叫做“覆草栽培”,在日本,是后化肥时代的好办法。   在中国,绿肥的方法早在汉代就很盛行了。西晋时郭义恭的《广志》说:苕草“蔓延殷盛,可以美田。”   绿肥,就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它包括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   绿肥是农业中真正的多面手――它能为农作物提供养分,豆科绿肥作物还能固氮;它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它能减少养分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它能改善农作物茬口,减少病虫害;它还能提供优质饲草,发展畜牧业,甚至还是一些工业、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原料。   而粪肥是土壤有机质的直接来源。《陈募农书》把用粪肥田比作医生看病对症下药。汉代谈到肥料的种类,已经有了蚕矢、骨汁、粪便。到6 世纪南北朝时期,又增加了旧墙土、草木灰、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