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寂寞粉子胡同
寂寞粉子胡同
沿着终日疯狂喧嚣的西单商业大街往北走,正好一站地的路程就到了粉子胡同。
粉子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长约400米左右,东口与西单北大街相连,西口被附近小区用铁栅栏挡住,只留下一个小门供行人慢慢通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粉子胡同只能算作一条死胡同。
天气好的时候,胡同东口北侧总有一个修自行车的老人,眯着眼睛在木凳上静静坐着,耐心地等待一两宗上门的生意,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享受冬阳的抚慰或夏风的轻拂。南侧是一家昏暗的川菜馆,没有艳丽醒目的招牌,也没有身怀绝技的厨师和训练有素的服务员,只是用一种质朴的方式,不声不响地伺候着稀稀拉拉的几个客人。往里走有一家部队招待所,客房是半地下的那种,由一些像是军嫂一样的中年妇女经营着,不招揽也不张扬,总给人一种不靠这个营生吃饭的感觉。除此之外,整条粉子胡同再没有一家商铺,甚至连每日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都很难看见。
其实,粉子胡同是北京现有的1300多条胡同中,少有的几条历经明朝、清朝、民国一直不走样地叫到现在的胡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在胡同的西边,过去住着一家贵人,这就是光绪的爱妃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的娘家。
珍妃和瑾妃为清朝工部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珍妃比瑾妃小两岁,两人的童年就是在粉子胡同度过的。姐俩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入宫,被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珍嫔、瑾嫔。10年之后,戊戌变法,光绪被软禁瀛台,珍妃因支持光绪帝变法,遭慈禧太后摈斥,打入冷宫监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离北京,临行前将珍妃沉溺于宫井。可怜的珍妃自打告别了粉子胡同就再没踏进过家门,命大的瑾妃总算在1923年回到粉子胡同省了一次亲,也让粉子胡同的家里最后热闹了一回。
珍妃和瑾妃对粉子胡同都有着难舍的感情。珍妃生前虽然贵为皇妃,但与家人联系密切,经常通过亲信太监同家人传递信息。家人还曾因此遭到连累,在珍妃落难时,家人不得不一度卖掉粉子胡同的房产逃亡上海。瑾妃在最后一次回粉子胡同省亲时把家中的每个院子、每间房子,甚至连厕所都转悠着看了一遍,她边看边说:“看看吧!不看不知道今后还能看得见吗?”
那个令人心碎的5月,整个???子胡同都被难舍和牵挂浓浓地浸润着。
今日,珍妃和瑾妃的娘家大院依然雄伟壮观,两棵粗大的古树静静地守护在青砖灰瓦的大门两旁,古朴的木门、精致的门墩、厚重的上马石都在向人们昭示着这家主人曾经的显赫身世。走进大门,出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种景象:成排的电表箱悬在灰色的砖墙上;洗过的衣服和晾晒的被褥万国旗般挂在院子的边边角角;前院、后院、廊檐下、墙角边重重叠叠地盖满了小房,形成了一条条更窄更小的胡同。带着历史印记的二门、垂福门以及偏房和正房已变得破烂不堪、伤痕累累,让人怀疑:自从瑾妃最后省亲离开后,这里再也没有了真正的主人。
如果说粉子胡同因珍妃和瑾妃名望而显得尊贵,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条胡同历经数百载而姓名未改呢?
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粉子胡同”曾经就应该是闪耀着色彩、涌动着温度的温柔之乡。因为“粉子”能让人体味到久远的“脂粉”气息,而当下有的地方则干脆把“粉子”作为漂亮女人的代名词。
翻开有关资料可以发现,明朝的街巷就有用“红灯区”命名的情况,比如:勾栏胡同、粉子胡同、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等。勾栏胡同于民国时改为内务部街,今天仍在沿用。马姑娘胡同早已消失。宋姑娘胡同,今改为东西颂平胡同。只有粉子胡同仍然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明朝时的粉子胡同就是妓院所在地。
到了清代,人们一说到老北京的花柳之巷,首先想到的就是“八大胡同”。 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组成的。其实,清代以前的粉子胡同已经是一个非常出名的红粉之地,而八大胡同是在清朝、民国才兴盛起来的。
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和影像留存,所以只能把星星点点的陈迹串连起来,追寻粉子胡同这条老字号的“红灯区”当年的风雨历史。每当夜幕初降,粉子胡同笙歌阵阵,灯火蒙胧;远处车马纷沓,游客云集;近处弹筝侑酒,绣帘红烛;一声声低吟柔歌,一场场风花雪月,使粉子胡同恍惚的记忆中充斥着抹不掉的喧哗和挥不去的颓废。
粉子胡同除了那些“粉色”的暧昧历史之外,还有着一些“红色”的革命记忆。
1937年2月,刘少奇同志化名胡服随中共中央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北京,住在砖塔胡同西口的四眼井10号 。同期,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决定在北平设置一部地下秘密电台,台址就选在粉子胡同20号(现门牌19号)。这个小院不大,却有两个门,北门在粉子胡同,南门在英子胡同,很适合地下工作的需要,便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转移。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