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西北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 当归喜凉爽、湿润的气候。野生资源仅分布于甘肃漳县、舟曲境内人迹罕至的高山丛林。当归均为栽培品,宜在海拔2000m以上高寒潮湿山区生长 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主产于甘肃岷县、宕昌、渭源、漳县及武都、文县、卓尼、临县等县,量大质优,称“秦归”或“西归”,销全国并大量出口。云南维西、德钦、中甸、兰坪等县产量次之,质量亦佳,称“云归”。其次,四川九寨沟、平武、宝兴县及陕西陇县、平利县产量亦较大。 当归野生资源的分布及栽培概况 当归其野生资源仅分布于甘肃漳县、舟曲境内人迹罕至的高山丛林。 当归均为栽培种,宜在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潮湿山区生长。商品当归全部来源于家种,主产于甘肃岷县、宕昌、渭源、漳县及武都、文县、卓尼、临县等地,栽培历史悠久。正常年产量1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所产当归个大质优,称“秦归”或“西归”,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大量出口国外,年创汇达2000万美元以上。 甘肃是最大的当归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甘肃岷县、宕昌栽培当归历史悠久,建国后,生产发展较快,常年种植8万亩左右,年产量在8000-10000吨,年销售量6000-8000吨,产销平衡。80年代以前,当归的生产除60年代初期因自然灾害而严重减产外,生产稳步发展,产、销基本平衡。80年代开始,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年产量高达4万吨,为当年销售量的4倍,造成商品的大量积压,药材部门无力收购,严重地影响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 据统计,全国当归年需要量约1.2万吨左右,按甘肃当归平均亩产125公斤计算,每年种植10万亩即可。应认真分析当归的产销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长远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使当归生产有计划发展。近年来对当归进行了深度开发的系统研究,创制了腹宁滴丸、浓当归注射液、当归精油注射液、归麻止痛膏以及当归多糖饮料、当归美容霜等一批新产品,投放市场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应加强宣传,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 岷县当归生产历史及现状 当归是岷县的地道中药材,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岷县当归种植历史久远,面积最大,品质最佳,被誉为“岷归”,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故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说,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已是极为珍贵的贡品。由于“岷归”所含成份具有不同的功效,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之说。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2002年,岷县当归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 岷县当归的栽培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50—196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扩大种植面积。解放初期当归栽培区域只有清水、寺沟、秦许、梅川等几个乡,面积0.9万多亩,亩产80公斤左右。经过15年的发展,曾一度发展到5万亩,亩产逐步达到120公斤左右。当归生产越来越受到县委、县政府重视,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县上于1964年成立了当归研究所 1966—1985年为第二阶段,由于受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当归生产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予以限制,面积下降到1万亩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归生产迅速发展,80年曾达到6.7万亩,总产达到982.5万公斤,但因种植粗放,统购统销,商品质量不高,且销售困难,大量积压,导致效益低下,药贱伤农,此后一蹶不振,面积逐年下降,1985年降到3万亩以下。这一阶段,主要是总结栽培技术、积累当归种植经验、研究当归栽培区域。 1986—1996年为第三阶段,省委、省政府1985年在岷县召开了“岷县经济发展座谈会”,为保证“岷归”这一地道药材的品质,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与中国科学院等1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科技联合攻关,研究出了当归麻口病防治、独苗栽培、地膜覆盖种植等一系列科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岷归”的产量和品质,这一阶段,主要是初步解决了当归生产的麻口病、当归抽苔、耕作粗放三大问题,完成了当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推广,实现了当归产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1997年至目前,为第四阶段,是当归栽培的又一次革命。根据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以特取胜”,尽快抢占市场,县上进一步加强院地合作,1999年以来,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科技厅支持,开展了岷县当归GAP基地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英笔译基础教程第6章 人称与物称.pptx VIP
-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指南共识最新版.docx VIP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pdf VIP
- 32.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原卷版)-2026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讲练(全国通用).docx
-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课件.pptx VIP
- 迪士尼运营管理案例分享.docx VIP
- 2025年天翼云高级运维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VIP
- 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观察一棵植物(课件) (1).pptx VIP
- 英汉对比之物称与人称汇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