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docVIP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

第17课内战烽火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认知《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四幅插图,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我喜欢) (一)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 全国人民渴望 、 。以 为首的国民党,在 (国名)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 年8月, 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 ”。 3.“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①商谈国内和平 ②欺骗人民 ③ 想和共产党分而治之 ④进一步赢得内战的时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B 指挥全国战争 C 争取战略主动 D 实现战略转移 (二)转战陕北 5.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6.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 和 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和 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 7. 年夏,刘邓大军在 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解开了 。 合作探究(我最爱) 8.阅读材料思考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请回答: ⑴从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正意图是什么? ⑵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 【溫馨提示:这个问题有两问,先表明态度,再思考南京政府的实质】 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毛泽东还应不应该去?为什么? 【溫馨提示: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论从史出”,权衡利弊。】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对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1)这一战略部署是指什麽? (2)“尖刀”指的是什么?此“尖刀”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争取和平 ? 重庆谈判 四、知识梳理 粉碎重点进攻 ? ?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转入战略进攻 ? ? ? ? 五、学习测评 《现代教育报》一三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