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想让月薪高就要做到这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销售想让月薪高就要做到这些.doc

做销售想让月薪高就要做到这些 让我们获得成功的,往往都是我们“额外”付出的那些努力,和比别人多用心的20%。 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务,那你会是一颗非常好的螺丝钉,但是你就很难成为掌舵的那个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做才能大幅拉升自己的价值。 ——坚信一分钱一分货的智哥 1一双高跟鞋的传说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很喜欢高跟鞋,而且她也很舍得在这方面花钱。(虽然我很少看她穿,但总见她买,搞不懂...) 刚认识她的时候,刚毕业没多久,收入也不是很高,她就舍得花6000块在港汇里面给自己买一双高跟鞋。牌子是一连串的英文,反正我是不认识。 她穿着这双鞋来到公司后,一群女同事看到后纷纷前来围观,那双鞋子的确很漂亮,看到的人没有一个说不好看的。不过有一次,我恰好看到另外一个同事A买了一双看似一样的鞋子,但是总感觉质感没有她的这双好,我打听下才知道这个同事A是在淘宝上花了500块买了一双其他牌子的同款。听完之后,我感觉有些疑惑,于是去问了我的这个朋友: 你的这双鞋子的确很漂亮,样式很好,穿上很有气质,虽然我不懂但也看的出来这双高跟鞋很好。但是,同事A买的那双同款鞋子,看起来和你的鞋子差不多,虽然仔细看是有些区别,没有你的这双有质感,但是差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她的鞋子只花了500块钱。 从一个男生的角度来说,我的这个疑惑很正常。 但是对于很多女生来说,一双高跟鞋,一条裙子,一件首饰,只要超过她心里的评判标准线后,产品每好一分她们都愿意付出原来十倍的代价。 6000块一双的品牌鞋子,可能也就比500块的同款好那么一点点,但是价格却有着超过十倍的差距。 在我看来,应该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去买那个小牌子的同款了,品牌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可事实是品牌的产品却一直卖的很好,甚至有时会断货。因为就是“好那么一点点”只有品牌的产品可以做到,大把的人愿意为了这么一点点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其实不只是高跟鞋是如此,大部分的产品只要做到最好几乎都存在“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的现象。对于那些定位于高端的厂家来说,只要他们把产品多做好一分,便意味着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十倍的收益。 其实,我们想一想,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 20%思维和及格线思维 记得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个疑问,说为什么他感觉身边有些人的能力似乎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收入却是他的十倍,除了他们比较幸运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那么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有些人月收入3000,而有些人月收入是30000? 我对我的这个朋友说,你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及格线”思维的人,但是那些月收入3万的人拥有的则是“20%思维”,这就是你们本质上的区别。至于能力上的真实差别,也许你的看法大致是没错的,顶多他也就是比你强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我自己总结了一条个人发展的定律: 80%的人其实失败在最后的20%。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事情总是完成就好、达标最好,却从来都不会去想“到底怎么做才可以做的比其他人多那么一点点,好那么一点点”,也就说从来不愿意花心思去思考完成之外20%的事情。 就是这20%的差距在时间维度上的日积月累,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总有一些同学,做题的时候不但追求正确答案,更是追求一道题的多种解题方案,最终他们成为了学霸,而我们成为了学渣。 我有一个朋友小K就是20%思维的受益者。 小K几年前因为忍受不了国企里面枯燥的工作,依然跳槽出来,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进入到了金融行业做了销售,他的其他同事大多都是科班出身,而且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可是仅仅用了7个月,小K就成为了他们公司的销售冠军,很神奇不是吗? 据说上班的第一天,小K的领导就让他去一家银行网点讲课。为了这次讲课,小K不眠不休的准备了三天,演示用的PPT是拼尽全力改了又改,不但内容要丰富,展示效果也要有逼格体现公司形象。 因为小K是第一次讲课,那一次的实际培训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和他的其他同事相比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所不足,但是小K培训之后银行方面的领导却把他的PPT要走了,说“觉得这份PPT做的特别好”。 就是因为这件事,后面小K的领导于是分配了他更多的讲课机会。日积月累之小,小K在银行渠道的关系网就建立了,也有了自己的一定影响力。 小K他们公司规定销售人员每天需要跑银行网点,其他同事一般一天跑3个,最多也就是跑4个。但是小K每天早上班一个小时,晚下班一个小时,努力让自己一天可以跑5个网点,甚至是6个。小K一直连续坚持了好几个月,从没有一天敢放松。 类似这种“额外的20%工作”,小K做了很多。也许每一件额外工作都不会给他带来即时回报,但是半年之后,小K成为了他们公司的销售冠军。 记得小K的这段经历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从那以后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