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父亲徐士瑚教授
我父亲徐士瑚教授
家父徐士瑚教授,字云生,号仙洲,1907年1月
20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大建安村,系五台县望族。他
曾祖知止娶妻王氏,生六子。祖父学惠行五,耕读传
家,生三子。长子徐一经在家乡务农经商;次子徐一
清,举人出身,早年与堂妹夫阎锡山在日本参加了同
盟会,1911年在阎锡山领导下参于了推翻满清的辛亥
革命。先后担任了山西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兼大汉银
行行长,粮服局长,山西省银行行长等职,至1931年
先后辞去所有公职,转入创办纺织、电力、煤矿等五六
处股份公司,任董事长,系三晋有名的实业家;父徐一
鉴行三,系晋之教育界名宿,举人出身,1915年任五台
河边村两等小学校长,1919年秋后任太原山西国民师
范总干事,代理身兼军政要职赵戴文校长主持校务,
后在山西日报社任经理直至“七七”事变。家父的六祖
父名学书,生二子,长子一敬,生一子二女,长女竹青,
15岁时嫁给同年同月同日(阴历九月初八)出生的阎
锡LU为妻。子士珏,病逝台湾,其子、女分居台湾与美
国。家父于1931年去英、德等国留学5年,即是其姐
丈阎锡山及二伯徐一清资助,此是后话。家父行三,弟
兄四人。老大徐士璋先后在老家和太原经商,有自己
的住房、店铺五处,其长子徐崇寿,1940年西北大学法
律系毕业,历任阎锡山的秘书及侍从室少将主任;老
二徐士瑞在家务农、经商,后在太原等地任职员,老四
徐士璋历任工程师、厂长;均已先后去世。
家父少年时由父母操办与我母结婚,于1924年
生我。抗日战争期间父亲一人在陕西西北大学任教,
又娶渠丕洁为妻,先后生三男二女。至2002年底,全
家五世同堂共34口人,我生母于1960年故去。
家父幼时秉承家教,熟读四书,勤敏好学,为家人
所重。1915年人五台河边私立两等小学:1920年人太
原外国文言学校;1923年转人阎锡山创办的进山中
学。由于品学优异,1925年8月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
清华大学,人西洋文学系深造。1931年6月毕业后,随
朱自清先生并偕学友李健吾(山西万荣县人)先到巴黎
后赴伦敦,进入苏格兰四所古老大学之一――爱丁堡
大学,学习拉丁语及英国文学。1933年获该校硕士学
位,1934年人英国剑桥大学精读莎士比亚诸专著,参
于莎翁诸学术活动。1935年7月家父又去丹麦国际学
院及德国学习德文。1936年2月经瑞士返国回晋。山
西当局以其精于外文,乃任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
室英文秘书。但家父由于志在献身教育,两月后坚持
辞职,而受聘于山西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主任。1937年
“七七”抗战军兴,山西大学奉命解散,家父乃去陕西
西北联合大学任教。到1939年,为了流落在外无校读
书的三晋学子的学业,他经多方奔走呼吁并奉省府命
令终于在陕西三原县使停办年半多的山大复校,使百
余名山大流落在外的文、法、理、工、医各专业学生顺
利复学,并招了新生。复校初,校址无着,他不辞劳苦,
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敬请友人王捷三先生(陕西省教
育厅长)帮助,卒借得三原女中校舍做校部上课,校内
还住有文、法学院学生,工学院学生则租住在山西街
一个货栈内。复校后的人事安排是阎锡山兼校长,家
父为代校长(半年后)兼教务长,王会亭为总务长。当时
学校缺乏师资,他费尽心力一方面首先从西北联大请
了7~8位,还求援于其它国立大学,另外设法联系和
争取散居各地的山西各大专院校的老师回校工作。当
时学校既无旧日档案和办公设备,又无图书仪器。他
亲赴西安、汉中、重庆、成都等地搜购中英文教本,并
广置文史图书供教学参考之用。一切布置就绪后,学
校于1939年12月1日在三原城开课。1940年3月,
太原私立川至医学专科与附属医院奉命从宜川迁来
三原鲁桥镇,合并山大办理,改称LU大附属医学专修
科。当时复学的旧生及新招新生约200人,其中山西
籍学生约占80%。他们大都是流亡学生,衣食皆难,家
父多次造访教育部,求得贷金,全部享受了公费。实际
―亡所有学生的伙食、教本、讲义都由学校免费供应。当
时正值严冬,家父经交涉又从二战区“兵站”每人领到
冬夏季军服与大衣各一套。至此学校的教学秩序逐步
进入正常运作。行政管理、课程安排,一改老山大民国
以来的那一套旧规程,尽量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办理。
必修课保证开齐,选修课酌情开设。讲课内容则仿照
北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