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江苏举办“集团结婚”.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后江苏举办“集团结婚”

战后江苏举办“集团结婚”   “集团结婚”,顾名思义就是许多夫妇集体举行婚礼。这种婚礼形式并不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它是受西方文化礼俗的影响,于20世纪30年代才在国内兴起的。这种“集团结婚”一般由政府号召并主办,当然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方,也有商会、工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单独举行的,比如上海、天津等地。在今天看来,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是当时的人们思想保守,在传统婚姻习俗根深蒂固的影响下,这确是一件“破天荒”的事。      “集团结婚”的兴起      “集团结婚”最早出现在上海。上海既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深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在很多方面得风气之先,“集团结婚”最先在这里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1935年4月3日,在新生活运动的口号下,上海举行了国内第一届“集团结婚”。地点选在了当时的市政府大礼堂,以示庄严隆重。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担任证婚人,有59对新人参加。“集团结婚”的仪式甚为讲究:在举行正式仪式之前,要进行多次排练,男、女小傧相各有2至4人,小男傧相穿蓝色绸布长衫,手持灯笼;小女傧相穿白色(或粉红色)跳舞裙,手持花篮。“集团结婚”仪式一开始,由男、女小傧相引路,伴随着《结婚进行曲》的乐声,新郎、新娘依次缓步绕场一周,新郎身穿蓝袍黑褂,新娘身披粉色婚纱、手拿鲜花,在礼堂内分两行对面而站。司仪宣布“集团结婚”仪式正式开始后,由证婚人作证婚词,新郎、新娘向孙中山先生遗像三鞠躬,并交换纪念品,领取结婚证书后,集体合影,结婚仪式即告结束。这种隆重、热烈、简朴、文明的做法很快风靡各地,南京、北平、天津等城市纷纷效仿,远在祖国西南的广西也于1936年1月1日举办首次“集团结婚”。   “集团结婚”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节俭,因此获得了许多中等阶层人士的青睐。而一些特别阔绰的人和特别穷苦的人都不会报名参加,前者是不肯,后者是不能。当然,办喜事宴请宾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的新人在参加完集体婚礼后,回到家中还照样宴请亲友。但不管怎样,所有参加“集团结婚”的人都能节省一笔礼堂租用费和其他开支,比如结婚服装也可以租用等等。据对南京市第一届“集???结婚”的调查,平均每对夫妇所花费用不超过60元,公家所耗费用约为1000元。可是,既然有回家还要单独宴请亲友的,还不如就在举办地点安排新人亲友的喜宴,免得回去后再办,这样岂不一举两得。1943年,云南省昆明市开远县举办“集团结婚”就是这样做的,当然,一切还是以从简为原则。主办单位统一规定:每户喜事宾客宴会酒席5桌,每桌8人,菜肴为“猪八碗”,不用鸡鸭海头。同时,要求新郎、新娘迎娶出阁采取相偕步行,不乘花轿,不吹不打。   由于“集团结婚”毕竟在当时是一件新鲜的事物,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结婚方式,所以也不免闹了许多“笑话”。比如说成都第一届“集团结婚”,个别当事者不免情绪紧张,也可能由于穿着不甚习惯,因此发生第5对新娘在婚礼进行时将右脚皮鞋的高跟扭脱,脚胫扭伤,遂致婚礼无法正常进行,一时观礼群众哗然,笑声四起。新娘扭伤后,送附近骨科诊所进行处理,勉强能行走时,又返回礼堂继续进行婚礼。再如,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工会第五届“集团结婚”。在婚礼还没有进行时,有一个宁波同乡会管事的,不知怎么来了灵感,忽然在麦克风前用宁波口音大叫:“新郎、新娘对号入座。”接着又喊:“对号入座,勿要弄错。”这引得来宾一阵哄笑。然而,这个宁波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尴尬,相反他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有不少新郎、新娘会搞错,在他们当中有几对是经人介绍来此结婚的,婚前并不知道对方到底是谁。据说这样的事情在以前举办的“集团结婚”中也发生过。想不到那位麦克风前妙语逗人哄笑的宁波人,倒是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最后,总工会福利部的负责人只好拿了个登记簿,逐对寻问过去,谨防张冠李戴。诸如此类的趣闻轶事,屡见不鲜。   还有人作起了白话诗,以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了“集团结婚”。如:“我亦欢欣,有情人都成眷属;谁为作合,天下事半是因缘。如玉如花,几对璧人夸艳福;同时同日,一樽芳酒醉阳台。”“集一堂才子佳人,双双拜手;喜今日月圆花好,个个开颜集中群力群才,先从婚姻改善;团结一家一国,必自夫妇造端。”这些诗通俗易懂,把“集团结婚”的特点和优点都表达出来了。      战后江苏举办的“集团结婚”      抗战爆发后,在沦陷区,政府主办的“集团结婚”中断,但在大后方,“集团结婚”方兴未艾。1942年11月1日,内政部颁布《“集团结婚”法令》,并制定了“集团结婚行礼仪式”。湖南长沙于1942年6月23日举办了抗战以来首届“集团结婚”。此后,在四川、重庆、江西、广西、河南、湖北、福建等地均办过“集团结婚”。抗战结束后,各地再次掀起了举办“集团结婚”的热潮。   江苏由于战时沦陷,社会事业中断,也就没什么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