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制度效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户籍制度改革制度效果

户籍制度改革制度效果   摘要:户籍制度与农民工问题紧密相联,理论上讲,解决农民工问题就要改革户籍制度。但实际中,农村户口向城市迁移的现实情况表明了改革后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户口迁移没有起到预期的显著效果。以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的视角来解读其原因,在于改革后价值观念系统的改变相对滞后,从而阻碍了户口迁移步伐。   Abstract:The lateral economic ties and the peasant laborer question close unite, theoretically says, solves the peasant laborer problem to reform the lateral economic ties. But actual, the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ndicated the reform lateral economic ties after the urban migrations realistic situation not to have the anticipated remarkable effect to the peasant laborer transfer of residence. Explains its reason by the sociological system principle school of thoughts angle of view, after lying in the reform, value idea systems change relative lag, thus has hindered the transfer of residence step.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 农民工 户口迁移 社会学制度主义   key word:Lateral economic ties reform Peasant laborer Transfer of residence Sociological system principle   作者简介:梁慧 (198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中南大学,410083      当前,城镇户籍制度已经不是阻止外来劳动力进入城市实现就业转移的根本制度障碍,但仍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城市定居(即户口迁移)的制度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破冰以来,到1997年后小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成为重点①,改革中的户籍制度逐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松绑,加速了城市化和大规模城乡人口流动,农民工群体日益壮大。尽管农民工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与城市中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存在显著差别。②根源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游走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群体,理应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受益者。那么,当前主要在城镇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如何?制度改革后,是否促进农民工户口向城市迁移?农民工户口转移的实际状况如何?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先看看以下几种情况。   一、大城市户籍改革――门槛太高   国家在保护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城乡二元就业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被打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农民工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同等待遇,这不利于农村户口转移,也不利于城市自身的稳定和发展。改革后的大城市户籍制度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农民工户口迁移。如上海市户籍新政,2009年2月23日,为了吸引人才,市政府发布了《持有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规定只要满足五项条件就可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实际上,这五项条件以高门槛的社保、投资、技能等为入户依据,针对的是“人才”而非“人力”,更不是“人口”,是一种允许优秀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精英”户籍改革,而绝大多数“非精英”的农民工,只能对高落户标准的城市户口望洋兴叹。   二、小城镇户籍改革――“伪城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三家研究机构曾分别发布报告指出,现行户籍制度造成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半城市化”。③这种“伪城镇化”状态在农民工身上表现为,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长期脱离户籍所在地,实现了职业和地域转移,但没有实现身份转变,不能成为他们长期生活的城镇的市民。自2001年全面启动小城镇户籍改革以来,从包含城镇化的城市化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滞后于人口的城镇化,说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2008年人口城镇化率为45.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3.3%。城乡户籍承载的社会福利人均相差3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