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气候人类留给自己时间并不多.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拯救气候人类留给自己时间并不多

拯救气候人类留给自己时间并不多   IPCC预测,2050年全球将有至少1.5亿人因全球变暖成为气候难民。      公元2050年,澳大利亚送走了最后一批参观大堡礁的游客,这些游客所看到的,几乎可以肯定是已经褪色、死亡的珊瑚和取而代之的大片水草。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早在十多年前就融化殆尽。非洲一些国家的人们则开始放弃与沙漠化和洪水的斗争。那一年,地球上现有物种的四分之一已经灭绝;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成了登革热和黄热病的新疫区;欧洲人被迫习惯了比2003年那一次还要严重的热浪侵袭,为此每年3.5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些国家的名字从地理课本转入了历史书和博物馆,因为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已将它们的国土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这是科学家对于全球变暖结果的预言,事实上,人类只需固守如今的生活方式便可轻易实现。但若要避免,则必须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即18世纪中期)以前增幅控制在2℃以内。但有数据显示,仅在1906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就已经升高了0.74℃,此后的一个世纪里,升温幅度更将达到1.1℃至6.4℃。   显然,遏止全球变暖,或为了避免生存危机,人类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难以忽视的真相      事实上,在18世纪中期以前的65万年里,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始终维持在280ppm左右,而之后的250多年,人类的一些活动却使这个历经几千个世纪未被超越的记录得以刷新。   在绝大多数科学家看来,人口增长与科技革命是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1750年时,全球人口约有8亿;1945年时增至23亿;2006年已高达65亿;到了2050年,即使最保守的人口学家也认为不会低于91亿。人口的迅速膨胀造成了对食物、水和能源的巨大需求,这正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一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化肥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使得大气中的N2O成倍增加,而N2O的吸热能力要比二氧化碳高出200多倍。为了拓展耕地并获取树木资源,在过去百余年间,人类的砍伐已使世界上的森林大面积消失,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地球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一个颇为时髦但真伪待考的理论认为,牛羊在排放废气时会散释出???烷、二氧化碳等100余种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又一“元凶”。无论此说真伪如何,大量牛羊的存在及其引发的草原沙化问题无疑印证了人类生存需求增加的事实。   人类需求促成的另一个结果是科技革命,对于全球变暖来说,这个结果的影响更为直接。自科技革命发生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日渐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同时也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有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温室气体中的80%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废气,只是直到目前为止,尚无明显迹象表明人类能够有效减少对此类能源的依赖。   与这些原因相比,全球变暖的后果显然更加令人不安。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对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候鸟迁徙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自1960年起,翠鸟、食蜂鸟等到达这一地区的时间每十年便会提前3.5天,同时将归期延迟5.1天。这意味当2006年6月《悉尼先驱早报》公布此项研究结果时,这些候鸟在澳大利亚相对寒冷地区的停留时间已经比六十年代延长了一个多月,而在此期间,澳大利亚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研究者认为,候鸟迁徙模式化的改变几乎可以认定与气候变暖有关。   “尽管有些动物可以通过向离极地更近的地方迁徙来适应气候变化,但这种方法却并不适用于所有动物”。2005年10月5日,BBC新闻题为“全球变暖殃及动物”的报道如此评论,“比如已经生活在极地的北极熊和海豹。由于北极海冰的融化,它们的栖息地正在迅速消失。”   事实上,早在1999年,加拿大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在此前的20年间,加拿大西哈德逊湾的冻冰季节因气候变暖缩短了3周。这一变化的直接结果是环斑海豹减少了在海冰上的栖息时间,而这又使得以海豹为食的北极熊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游过更远的水程才能有所收获。于是,北极熊开始面临饥饿,接着便是营养不良和产仔率下降。美国地质调查局据此认为,如果北极海冰继续照现在的速度融化,则在2050年前后,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将仅剩如今的三分之一。   此外,全球变暖还会以其他方式导致动物灭绝,比如海水升温。这一已经发生的现象,至少在理论上,将会使海龟这类性别几乎完全由孵化温度决定的动物最终全部变为雌性。继而难逃灭绝的命运。   然而对于蚊子、扁虱、血吸虫等动物而言,全球变暖却意味着生存空间的扩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曾认为疟疾只发生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因为作为疟原虫载体的蚊子难以在高海拔的寒冷中存活。这样的观点在1997年遭到了挑战,那一年,疟疾首次爆发于坦桑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高地地区。目前,医学界已经认同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乃至禽流感的广泛传播与气温变暖有关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