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中国高铁艰难考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障中国高铁艰难考题

故障中国高铁艰难考题   7月以来,新开通的京沪高铁频频发生断电、换车、停运等故障,将高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故障,似乎成了中国高铁的艰难考题。      白欧阳(化名)称得上是“最倒霉的乘客”。7月10日,他乘坐G159次列车从北京前往南京时,被困在断水、断电、断空调的封闭车厢达140分钟;两天后,他乘坐G2次列车返回,又遭遇京沪高铁宿州段供电故障。一位6岁的小乘客建议他:“叔叔,咱俩下车把这趟车推走,坐下一辆吧。”   根据铁路部门事后的通报,7月10日18时左右,京沪高铁滕州东站内出现接触网故障,经抢修于19时37分恢复行车,19趟列车晚点。7月12日10时45分,京沪高铁宿州附近供电设备发生故障,13时修复,期间造成上行、下行双向全线停驶,仅上海虹桥站就有50趟列车晚点,最长晚点达3小时45分钟。   屋漏偏逢连夜雨。7月13日,由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站的G114次列车在镇江南站附近停靠一个半小时后,换备用车前行。同一天,为京沪高铁而建的南京南站再度曝出工程质量问题,换乘大厅部分地段出现屋顶漏雨和地基下沉。   7月18日上午,上海虹桥至杭州的沪杭高铁途中停车,车体向左倾斜15度,并保持这一倾斜度行驶,而且空调已经停运。   京沪高铁开通后的喝彩声还未散去,便即接二连三发生故障。这究竟只是运营初期的阵痛,还是赶工埋下的安全隐患?仓促完工的京沪高铁故障频频,此前夸下海口的铁道部门将如何补救?      祸起按触网      多次参与高铁规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7月10日与12日两次故障都是短路跳闸引起,都与接触网有关。   接触网是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供受电弓取电流的高压输电线,是高铁供电系统最关键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柔性的接触网最容易因为外力发生位移。京沪高铁仍处于调试阶段,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把接触网调整到最合适的松紧程度,否则会对受电弓造成破坏。”王梦恕说。   据他介绍,7月10日的故障是由于瞬间风速过大,超过9级,致使一条接触网附加线偏移,碰到物体后引发变电站跳闸停电。抢修检查中发现,高铁避雷系统发挥了功效,没有造成其他损坏,检修工作仅半小时就完成,但为了安全起见,又进行全面排查。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7月14日下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示,7月12日G102次动车组受电弓损伤,引发弓网事故,具体技术原因仍在分析之中。   在王梦恕看来,接触网、轮轨和信号系统是高铁最可能出现的三大故障,其中后两者因为关乎运行安全而更受重视。至于接触网近来问题频出,一方面是因为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是调试期间的正常现象,属于工艺问题,而非工程质量问题。他估计,一个月左右磨合期过后,情况会有好转。   今年3月18日,京沪高铁“四电”系统集成电气化工程全线送电成功。铁路部门当时声称:“京沪高铁接触网误差小于头发丝,用造飞机的理念施工。该接触网实现了无硬点、无高差、无离线,是国内也是世界上最稳定、质量最好的牵引供电系统。”   至于7月13日的故障,有消息人士称,据了解是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生产的CRH380BL-6418列车的速度传感器出现问题,北车长客等不掌握控制系统软件技术,没有办法自主,致使车速受到影响。王勇平的解释则是,G114次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差动电流监控保护电路中检测电流的电线,出现接触不良故障,导致产生保护动作,限制牵引电流,从而限制了运行速度。      高铁质量隐患      “先前铁路部门把话说得太满了,使得乘客的预期和现实反差太大。另外,如果不那么赶工期,也不至于频频出现故障。”一位参与过今年3月京沪高铁接触网调试工作的专家说。   从1990年启动可行性研究,到今年5月10日试运行、6月30日正式开通,围绕着京沪高铁论战不休,真正的建设时间只用了3年,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半,某些工程完成得过于仓促。   号称亚洲最大的南京南站,开通不到10天就把北广场数千平方米的地砖全部敲碎,重新铺设。相关建设单位表示,因京沪高铁赶在“七一”前通车,原先铺设的地砖为“临时设施”。   此前的广深、武广等高铁开通后,故障也不少,但似乎未像京沪高铁如此频繁地发生接触网故障。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供电研究所所长吴命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是此前调试时间相对充裕,另一方面是京沪高铁线路更长,路况复杂,高架多,受风力和天气影响更大。   “像京沪高铁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运营初期必然有很多故障,接下来是稳定期,接近使用年限时又会故障频发。”吴命利称,这种典型故障曲线被称为浴盆曲线,即两头高,中间低。“别的高铁也存在诸多故障,只是关注度没有京沪高铁那样高罢了。”   高铁故障的发生频次及原因可以从一些内部人士发表的论文中一窥端倪。武昌客车车辆段邹生敏2009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