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流散与回归艰辛历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文献流散与回归艰辛历程

敦煌文献流散与回归艰辛历程   [摘要]敦煌文献的发现,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同时也带给中华民族被历劫无奈的悲哀。针对敦煌文献的发现及流失原因进行论述,重点揭示敦煌文献在海外各国的分布以及敦煌文献的再生性回归情况,记录敦煌文献的发现、流失与回归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敦煌文献 流失分布 出版回 归数字化   (分类号]G254      1敦煌文献的发现与流散      1.1 敦煌文献的发现   敦煌藏经洞是由一个不懂学术的道士王圆篆偶然发现的。他云游到莫高窟后选择住在这里,打算把莫高窟的废置佛殿改造成道教的灵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道士在清理16窟甬道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即第17窟。王道士凿开洞窟,发现里面收藏了很多包裹,包裹里是各种经卷。如此,一座丰富的古代文化宝库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总共约有5万余件。藏经洞里的文书主要包括5―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少量印本,涉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佛经、道经、儒书、地志、小说、通俗词典等专书,也有诗词、短文、唐代俗讲、信札、帐簿、医卜、历书等;语种包括汉、藏、印度、小亚细亚(去庐、康居、古和阗、回纥、龟兹)等诸种文字。敦煌文献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东亚等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等的珍贵材料。敦煌文献就这样落入了没有多少文化、完全不懂得考古的王道士手中,这就注定了敦煌文献的悲惨命运。      1.2 敦煌文献的内散   敦煌文献从被发现就开始不断流失,王道士是其中必然被谴责的主要人物之一。从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到1907年斯坦因来到藏经洞,7年中已经有一些经卷通过王道士散落到地方官绅手中。王道士面对如此多的古代经书和画卷不知价值几何,他拿出经卷交给肃州道台报送甘肃藩台廷栋,廷栋收下文献却没有给予重视。他又挑选了一些赠给敦煌县长汪宗翰,汪转赠当时的甘肃学台叶昌炽。此后,王道士便不断随意取出一些精美佛经和漂亮绢画送呈县衙或赠送友人。这些经卷后来辗转流入张广建、许承尧、杨炳荣、周炳南、端方、苏子培、陆季良等许多地方官绅和文人??中。此外,还遭遇一次严重的监守自盗:1910年清政府命令将残存遗书全部运往北京京师图书馆保存,执行官甘肃布政使何彦升之子借职务之便,伙同其岳父李盛铎及同乡刘廷琛、方尔谦等人,各盗取残卷中佳品数百卷,将剩余送交学部(为掩盖盗行,将一些长卷撕成几段凑足原数),到达北京时只剩得8600个残卷。      1.3 敦煌文献被外掠   敦煌文献的发现与散出,使中国西域地区成为各国探险家涉足的重点。1905年俄国人奥勃鲁切夫赶到敦煌,用6包日用品换取写本2大包。1907年3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第二次探险来到莫高窟,骗走古写本类24箱(1万余卷),绘画古美术品5箱。1908年2月,法人伯希和来到敦煌,将其中的波罗密文,回鹘文之全部,藏文之大部,佛典以外的汉文文书之全部,总计5 000余件,运往法国。1911年至1914年,日本大谷探险队人从王道士处骗购文书总计376卷。1914年斯坦因又来敦煌再度骗购写经570卷。同年,沙俄奥登堡来敦煌发掘收购写本12000余卷,绢画100余幅,剥去壁画10余幅。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莫高窟剥取壁画26幅。1935年抗战爆发前,日本人又从盗劫遗书者李盛铎处购得400余卷精品。最终导致敦煌文献大量流失国外,累计俄罗斯12000件、英国13300件、法国5700件、日本1000件以及其他各国公私藏家若干。他们采取的是低价欺骗贿买、以物品换文物、剥离窃取壁画、偷裹囊中塑像等非法手段,将藏经洞的5万余件古文书、绢画刺绣、泥塑木刻等运往国外。      1.4 敦煌文献流散的原因   敦煌文献大量流失决非偶然事件,是当时历史的必然。首先,19世纪中叶清王朝的统治已迅速衰落,清廷已腐朽不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朝廷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力十分薄弱,对于本来就鞭长莫及的西北地区更是无力管辖。其次,帝国主义列强出于经济、政治、军事及学术研究等多种需要,打着各色旗号加紧进行“中亚探查”。多种身份的探险队、考察团进入西北地区勘察或挖掘地下遗存。第三,敦煌作为西域重镇,曾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亦是一块蕴藏丰富又亟待开发的宝地,必然吸引国外“探宝者”来此。第四,藏经洞因为洞窟年久失修,缺乏保护,加之风沙侵袭,第17窟门上的土坯墙迟早会坍塌,被王道士发现,带有一定的偶然和必然性。第五,就当时的实际情况,王道士与斯坦因等人之间并不存在买卖关系,他们双方定约是“捐款”用于修缮之需。所以,斯坦因、伯希和等人在敦煌的作为,是地地道道的强盗劫掠性质毋庸置疑。第六,王道士等人的愚昧,斯坦因雇佣的师爷蒋孝琬的为虎作伥,中国官绅给斯坦因把一箱箱文物运走提供的帮助以及负责运送劫余写本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