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水兴蜀“一号文件”四川实践
治水兴蜀“一号文件”的四川实践
上联:庚寅金虎啸 社稷为本三条红线守护 华夏神州万物盛
下联:辛卯玉兔娇 大兴水利一号文件给力 炎黄中国百世昌
横批:中国水利之春
2011年的新春来临之际,中央“一号文件”浓墨重彩聚焦水利话民生,给全国百姓尤其是农民朋友送上了一份厚礼,上面的对联正是兔年新春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而这对有着“千河之省”称谓的四川来说,“一号文件”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历代善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借着今春这强劲的号角,我们走遍巴山蜀水,见证、解读、诠释“治水兴蜀”这一伟大实践。
困局:“千河之省”遭遇“水”短板
让我们先把四川地图打开,看看水和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
成都,被府河和南河环抱着;攀枝花,金沙江边,离雅砻江汇口不远;乐山,大渡河与岷江在这里碰头;宜宾,岷江入川江的地方;泸州,沱江入川江的地方;合川,涪、嘉、渠三兄弟汇合之处;达县,巴、州二河汇流的地方;西昌,濒临邛海……老天厚爱四川,1400条大小河流遍布这块西部的土地。
然而,进入新世纪,有着2616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四川,却成了地地道道的用水小省。
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我省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三州和盆周山区,而人口和耕地最集中、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5%的盆地腹部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仅900多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警戒线。资阳、遂宁等川中丘陵区人均只有300-600立方米,严重缺水。
每年的4-6月是农业用水高峰期,而全省降雨则集中在5-9月,且多以暴雨洪水形式出现,由于缺少调控性工程,宝贵的水只能白白流走。
“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0%,水库总库容仅占水资源总量的4%,人均水库库容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骨干水库113座,其中大型水库只有6座,而河南、山东分别为22和33座。”省水利厅相关人士介绍。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投入不足,现有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配套不够,有水无渠,全省水库每年竟有20亿立方米水用不出去。
工程设施的不足导致我省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全省有效灌面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2%,旱涝保收面积仅占全省耕地的38%,全省农村有24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
“十年九旱”,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给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困扰。四川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但1999年以后,四川的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不前,10年没有大的进步,缺水成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更使我省本来就脆弱的水利设施受到巨大破坏,2000余座水库震损。在当年的全国第十七届城市节水周上,因为成都区域内人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仅为553.38立方米,成都市被列为全国400个缺水城市之一。
破题:“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
四川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打破“水短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我省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下大功夫补上农田水利这一课。”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水利事业一定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8年1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
2008年10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我省农业发展“六个上台阶”和办成“五件大事”,提出了“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新增1000万亩灌面、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
2008年12月9日,水利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加快四川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涉及今后5年内的水利投入逾千亿元。
2009年1月6日,凉山州西昌市,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举行。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各县(市、区)党政负责人,齐齐到会。这是一次誓师动员的大会:遵循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四川走上水资源大省向水利强省转变的征程。
农田水利建设,一个几十年的老议题。但此次会议却有着新内容:如何夯实农业基础,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何抓紧建一批农田水利工程;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路子、新机制;把我省的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打造成富饶美丽文明和谐的家园……
2009年11月,省政府常务会正式通过《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分解下达。
四川农业和水利发展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纲要明确,项目的实施将使我省新增约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超过目前全省粮食产量的10%,“靠天吃饭”的问题将从根本得以解决。在这个意义上,再造“都江堰”的内涵,显然已跳出了成都平原,甚至跳出了四川,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高粮食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要解决的不止干旱问题,它将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单家独户的小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