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游击区留守人员心路历程探析.docVIP

湘赣边游击区留守人员心路历程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赣边游击区留守人员心路历程探析

湘赣边游击区留守人员的心路历程探析   [摘要]留守人员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以湘赣边游击区为个案。对该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该群体长期处于心理危机的状态中,是主力情结、苏维埃传统和对组织的信仰支撑他们坚持下来,保证了湘赣边红旗不倒。   [关键词]湘赣边游击区 留守人员 心理和思想变化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留守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目前对他们的深入研究还比较缺乏。经学术检索。尚未发现对该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进行专题研究。本文以湘赣边游击区为个案,对此特殊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1931年建立的湘赣省是中央苏区的重要侧翼。在敌人步步为营的第五次“围剿”中,湘赣省先于中央苏区遭遇生存困境。1934年4月30日,博古在瑞金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提出“必须及早突围”的建议并达成共识。会议还提出由红六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征先遣队”为中央红军大转移探路。8月7日,红六军团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下,从遂川县突围西征。由此,湘赣边的革命斗争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一、生存危机、孤独感和主力情结的增长      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带走了湘赣省党政军的核心领导层和军队主力,同时也带走了红军学校、野战医院、制弹厂、修械厂等军事斗争的辅助机构。几乎抽空了湘赣边区的人力、物力、军力等革命和战争资源。留守湘赣省的领导大都是临时越级提拔。在经验、威望、能力等方面与先前有很大差距,再加上职务竞争和斗争策略分歧,影响了领导层的关系和谐。以上因素导致战争的行政、人力和物力资源进一步枯竭。虽然红六军团引走大批敌军,但留守人员仍然要面对10余倍于己的敌方正规军,周围都是敌人,留守军民被分割在十几块狭小的根据地,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为掩护主力突围。留守军民必须伪装主力与敌周旋,怀抱着坚守战略支点的英雄主义豪情。随着周围地区迅速陷落,大量难民涌入尚存的小块根据地,各种失败传言开始传播。为稳定军民情绪,湘赣省委三天两头开祝捷会。“那些??子。不管识字的不识字的,手里都会捏一张套红的《红色湘赣》油印号外,在凉亭里,树荫下,南货铺里,津津乐道红军的辉煌战绩。”人们沉浸在人为渲染的胜利气氛中。然而,主力红军越走越远,难民越来越多。祝捷会改变不了形势的快速恶化。10月,留守的湘赣省委和军区被迫突围,12月,湘赣苏区全部沦陷。由祝捷会到苏区全陷,在军民中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英雄主义豪情迅速下降。处于敌人重重包围和追击的情况下,他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在突围中,为服从保留革命队伍的大局,被迫放弃难民,军民分离使留守人员成为无源之水,陷入孤军作战的状态。留守人员大部分是本地人,这种剥离使他们背负沉重的内疚感。内疚使他们的内心更为孤寂。   主力越走越远的消息,在催使孤独感迅速攀升的同时,也强化了留守人员内心的主力情结。留守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主力回归坚守战略支点,主力胜利就是他们的胜利,主力凯旋成为他们最大的精神寄托。湘赣苏区全陷后。面对敌人的屠杀,留守人员期盼主力回来报仇。他们的主力情结达到了最高点。留守人员的二把手谭余保在重病时整日呓语,叫唤着:“任胡子(任弼时)”,“王胡子(王震)”;独立一团团长刘日患严重的肺病??临死还不忘恢复边区,时常大喊“红军回来了!”由此可见留守人员对主力的渴盼之情。      二、主力情结受到打击与领导层思想分歧      一支屡战失利且日益缩小的孤军,与上级的联络成为他们在孤独中顽强战斗的精神动力。然而,1935年2月9日,仅有的一部电台在战斗中损失,自此,湘赣省委与中共中央和红六军团失去联系。4月上旬。原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派一支小分队找到湘赣省委,转告中央红军已远征,中央苏区全部失陷。留守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已分5路突围。蔡会文率领的是其中一路,并且损失惨重。这大大出乎湘赣边留守人员的意料。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也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听到。他们的主力情结因此遭到沉重打击,失败主义和悲观情绪开始扩大。“反水”(叛变)像瘟疫一样迅速漫延。   在主力回归希望渺茫的情况下。自寻出路并重树信心成为湘赣省委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留守人员的出路主要有4种:叛变、开小差、游击战争和白区工作。第一次棋盘山会议(1935年4月初)虽然在失去与上级联系的情况下召开。但湘赣省委执行的是中央“七?二三训令”(1934年)加强游击活动和秘密工作的指示,其现实意义是为迎接主力回归起内应作用。从几天后蔡会文派出的小分队告知的情况分析。湘赣省的游击战争既失去迎回主力的内应作用,也丧失作为中央军区侧翼的价值,在敌人“民尽匪尽”政策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对留守人员的生存和发展远不如到白区工作资源丰富,白区工作有可能会大有作为m。实际上中共中央于1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