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与胡适一次宫中密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溥仪与胡适一次宫中密谈

溥仪与胡适的一次宫中密谈      溥仪是末代皇帝,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言人,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宫中曾经有过一次密谈。他们在宫中谈了些什么?胡适为什么为溥仪打抱不平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溥仪是末代皇帝,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言人。按照常理,二人之间是水火不容和针锋相对的。但是,在1922年的春夏之交,胡适却应溥仪的邀请,进入紫禁城,并在十分愉快的气氛中交谈了20分钟。新人物与旧代表的交往,在当时引起了争论。如今旧事重提,重新认识和解读这件事,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有意义的。      宫中打来的神秘电话      1922年,北京的电话还很少,一本电话簿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的用户号码。皇宫也是刚刚装电话不久,17岁的少年皇帝溥仪心生好奇,按照电话本上的电话号码一顿狂打,因为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Johnston)与胡适有来往,还给他推荐过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所以溥仪便给胡适打电话。据溥仪回忆,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溥仪: “你是胡博士啊,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胡适:“你是谁呀,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溥仪:“哈哈,甭猜了,我说吧,我是宣统啊!”   胡适:“宣统?是皇上?”   溥仪:“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瞧瞧吧。”   这天是1922年5月17日。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清室宣统帝打电话来,邀我明天去谈谈。我因明天不得闲,改约阴历五月初二去看他。”为何选择五月初二这个日子,胡适在日记中特意注明:宫中逢二休息。   胡适之所以没有答应溥仪次日进见的请求,是因为胡适是一个细心人。他知道,在对宫中及溥仪近况不太了解的情形下,贸然进宫、仓促见面,可能会出现尴尬。5月24日,胡适登门拜访庄士敦,详细询问宫中情况与溥仪的生活。庄士敦告诉胡适,宫中情况比较复杂,一班老人对小皇帝限制很严。但皇帝本人近来“颇能自立,自行其意”,试图摆脱宫中约束,比如自己剪辫子,自雇汽车去医院探望病重的老师陈宝琛,读你的《尝试集》和《文存》。包括这次要见你,连我都不知道。庄士敦还告诉胡适,他因为给宣统教授英文,又处处维护宣统,也引起宫里一些人的排挤,他想辞职,但宣统不同意。经过了解,胡适觉得小皇帝还是思想比较开放的青年,见一面还是有意义的。      养心殿里的交谈      1922年5月30日上午11时许,溥仪派人到胡适家接胡适。关于两人见面的细节,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述。胡适日记中写道:   我们到了神武门前,先在门外一所护兵督察处小坐,他们通电话给里面,说某人到了。……他们电话完了,我们进宫门,经春华门,进养心殿。清帝在殿的东厢,外面装大玻璃,门口挂厚帘子;太监掀起帘子,我进去。清帝已起立,我对他行鞠躬礼,他先在面前放了一张蓝缎垫子的大方凳子,请我坐,我就坐了。我称他“皇上”,他称我“先生”。他的样子很清秀,但单薄得很;他虽十七岁,但眼睛的近视比我还利害;穿蓝袍子,玄色背心。室中略有古玩陈设,靠窗摆着许多书,炕几上摆着今天的报十余种,中有《晨报》、《英文快报》,几上又摆着白情的《草儿》、亚东的《西游记》。他问起白情、平伯;还问及《诗》杂志。近来也试作新诗。他说他也赞成白话。他谈及他出洋留学的事,他说:“我们做错了许多事,到这个地位,还要麋费民国许多钱,我心里很不安。我本想谋独立生活,故曾要办皇室财产清理处,但许多老辈的人反对我,因为我一独立,他们就没有依靠了。”他说他许多新书找不着。我请他以后如有找不着的书,可以告诉我。我谈了二十分钟就出来了。   日记中提到的白情,指诗人康白情;平伯,指新文学青年俞平伯。胡适主要是回答溥仪的提问,主题是文学,中间还谈到溥仪出国留学的事情,胡适当然是支持和鼓励的。   关于这次胡适见溥仪,新文化界反应正常,没有人感觉震惊。新闻界如《大公报》、《申报》等只作为新闻发表,未加评论。北京《晨报》发表了《胡适为帝者师》,上海《民国日报》发表《胡适请求免跪拜》评论,前者说胡适见溥仪是想做皇帝老师,后者说胡适见溥仪前请求免去跪拜礼仪。有些小报甚至渲染胡适见溥仪时行了跪拜礼。一时,真假难辨,谣言四起。7月23日,胡适在其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了《宣统与胡适》一文,把当日的日记公开发表,并对某些舆论混淆视听谈了自己的看法。胡适指出:“这是五十日之前的事。一个人去见一个人,本也没有什么稀奇。清宫里这一位十七岁的少年,处的境地是很寂寞的,很可怜的;他在这寂寞之中,想寻一个比较也可算得是一个少年的人来谈谈,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不料中国人脑筋里的帝王思想,还不曾刷洗干净。所以这一件本来很有人味的事,到了新闻记者的笔下,便成了一条怪诧的新闻了。”胡适告诉读者:“我没工夫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