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消费,内部殖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心消费,内部殖民

爱心的消费,内部的殖民   台湾北部,新竹县尖石乡的高山上,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家园,也是台湾水蜜桃的原乡。作为重要的农产,水蜜桃维系着族人的生活。2007年6月,一部由台湾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委托制作的纪录片《水蜜桃阿嬷》,让泰岗部落的一个自杀遗孤家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成功激发了面向全台的公益募款。   当募款如火如荼时,无党籍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质疑募款的“目的”和“流向”,指责《商业周刊》其实是在“消费”原住民的悲惨故事,“掏空社会的爱心”。   2007的夏天,咬一口甜蜜多汁的桃子,却品出以“经济自由、政治民主”自傲的当代台湾社会的酸涩和迷茫。   “你知道‘父母双亡’是什么吗?”   6岁的泰雅小女孩,有着聪慧好看的深轮廓、大眼睛,对着镜头,讲述她如何摇着姐姐的手追问“父母双亡”是什么意思――原来指的就是她们这样的小孩!   “早知道,还是不知道比较好。”低下眼帘,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苍凉的话。   2007年的夏天,在台湾,不管你是从电视上,还是网络上,看到这部只有40多分钟的纪录片《水蜜桃阿嬷》,相信,你不能不流泪!阿嬷和孙子   “水蜜桃阿嬷”江秋玲,泰雅族,1956年生人,生活在新竹县尖石乡的泰岗部落――海拔1350公尺的高山上。阿嬷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不是因为从种植到售卖都充满风险、耗尽她心力的水蜜桃,而是因为两年来先后自杀的女婿、媳妇和儿子,以及他们留下的7个孩子。   “烧炭”(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木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1999年以来“流行”于港台地区的自杀形式)、“喝巴拉松”(剧毒农药)――这些怵目惊心的词语,却时常出现在阿嬷和孩子们的对话里,那是媳妇和儿子离开的方式,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仍鲜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   年迈的阿公阿嬷和两个女儿,在80度斜坡的农地上种植水蜜桃,艰辛抚养着6女1男7个孩子,从15岁到5岁。生活在继续,孩子要笑、要跑,要体验世界。他们唱歌、画画、过生日、读书、为母亲节演出……然而每一个欢乐的场景中,都可能隐藏着悲伤的陷落。   5岁的小豹,似乎一刻都不曾安静或畏怯。作为最小的、唯一的男孩,他??皮、好动,知道自己受宠。阿嬷给他洗澡,他央着阿嬷叫妈妈,却又道:可是你太老了。      10岁的小洁,12岁的小蓝,两个要做“男生”的女生:我最讨厌哭了!我是男生哎!下一刻,在导演的追问下,小蓝露出躲藏的眼神和自嘲的笑容:哈哈,这么快被识破了……是的,因为爸爸不在了才想做男生的。保护她们啊!   这样的时刻,总看得人惊心动魄,为那些稚气、却似乎知道太多的眼睛。   而阿公阿嬷,还要背起抚育孙子的重任。阿嬷似乎无暇在悲伤中沉浸。即便面对日日堆得小山一样要洗的衣服;即便在一场台风后面对受“水伤”的幼苗叹气:要补苗,要钱,哪里有啊……   祖孙在地头玩起了游戏:以后阿嬷老了走不动了,谁来背我啊?于是,小豹就站在阿嬷身前,“背”起了她。   你不会忘记阿嬷的笑容。无数的操劳,对自杀离去的子女的思念与不解,对孩子们未来的忧心,缠绕着她。她也会说:我很烦呐!我累死了!我也会伤心呐!然而她总是绽开了那样质朴而爽朗的笑容……   阿嬷的勤劳、坚忍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如此美好的人却不得不面对如此伤痛的人生――构成这部片子最让人动容的素质。   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阿嬷的喃喃自语:我的孩子们,他们为什么自杀……40万的卡债,不算很多啊……到底为什么……没人回答。逝者一再出现于孩子们翻看的相册中、阿嬷的手机屏幕上,以及她们看似早已平静的言语中――然而,只是“过去”留在今天的阴影,他们似乎不必再被迫问。   果真不必再问吗?   2005年,台湾有一部轰动的纪录片:反映后壁乡农民生活的《无米乐》。因为主角老农夫妇的勤苦、生趣与魅力,《无米乐》唤起了对农业时代和乡村田园的普遍怀恋。然而,被凸显和赞美的农人纯朴无奈的人生哲学“不要想太多”、“种稻如修行”,却冲淡和掩盖了台湾农业休耕问题的巨大伤痛――虽然导演宣称着自己的“阶级”意识,却无法改变这片子被当作一部怀旧与励志片广为接受的命运。   由此前例,看《水蜜桃阿嬷》,让人泪下的同时也不能不心存疑虑。“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原谅的故事”,导演和委托制作此片的《商业周刊》如是说――“原谅”暗示着自杀之为一种“罪”,纪录片将这“罪”作为背景,而映照、展现阿嬷和孩子的坚忍乐观,提炼着“人性的光明面”――这如同《无米乐》的结构,是否也回避了台湾社会中另一些难以直面的阴影?      公益还是诈欺      《水蜜桃阿嬷》自有它的使命:作为《商业周刊》所策划的2007年“一个台湾?两个世界”关怀报道的一部分,委托曾获2006年金马奖的纪录片导演杨力州拍摄,历时4个多月。2007年6月15日开始,在台湾各大电视台和网络上密集播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