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广府人发祥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玑巷广府人发祥地

珠玑巷广府人的发祥地   珠玑巷100多个姓氏数十万人南迁,对岭南的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他们中许多人还继续发扬珠玑巷人不畏艰险、开拓创业的传统精神,远渡重洋,侨居异国他乡……      千百年来,海内外大部分说广东话的人,都将珠玑巷视为广府人的发祥地。在珠玑巷的第二座古门楼上,就有石刻“珠玑古巷吾家故乡”等字样。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今天越来越多的珠玑巷后裔,从珠三角,从港澳台,从国内外回到珠玑巷寻根问祖,其人数每年多达数十万人。小小珠玑巷,魂牵梦绕着海内外数千万后裔。      广府人家祖宗故居      珠玑巷位于南雄盆地中部,该处土地比较肥沃,有沙水河灌溉,宜农宜牧,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千百年来,珠玑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逃避战乱的中原人爬山涉水,迁徙到此定居。到鼎盛期,珠玑巷已经发展成为诸姓杂居的繁荣古镇,古道两旁列肆鳞次栉比,茶楼饭馆、客栈店铺,生意兴隆,应接不暇。其周边还有大大小小数lO个中原南迁移民的村庄,凝聚姓氏多达159个。   在长长的珠玑古巷,巷道两旁,每一家古民居的门头上,都写有“张氏故居”、“李氏祖居”、“刘氏祖祠”等字样。导游告诉我们,住在这些老房子里的人,早已不是原来珠玑巷人的后裔了,他们大多是从江西过来的新移民。原来的珠玑巷人都到哪里去了?珠玑巷是怎么成为广府人祖宗故居的?流传最多的是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      苏妃的传说      在珠玑三角洲,不少姓氏的族谱都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他们的祖先之所以南迁,都与“苏妃”之乱有关。   在珠玑巷的南街上,还有一座建于元代“贵妃塔”。贵妃塔是一座实心石塔,高约2.8米,共七层,第一至四层为八角形,有人物浮雕,第五至七层是圆柱形,塔顶为葫芦状。1984年,南雄县政府拔款建了一座护塔亭,既使石塔免遭风雨,又为石塔增添了风采。   相传,苏妃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奸相贾似道诬陷,被送入庵堂软禁。一天,苏妃出逃,慌乱中不慎落水。幸而,一只运粮船正好停泊在那里,船上的商人将苏妃救了上来。这个人就是来自南雄珠玑巷的商人黄贮万。黄贮万将无家可归的苏妃带回了珠玑巷,苏妃改胡姓隐居下来,不久二人喜结良缘。   有一年夏天,酷暑袭人,很多乡亲中暑病倒。苏妃就用她从江南带来的菊花配制解暑药,救治了不少人的性命。之后,苏妃又将种植菊花的技术传授给了珠玑巷的乡亲们。聪明美丽的苏妃教邻里姐妹们刺绣,剪裁漂亮的衣裙;她还将江南的纺织技术传授给了珠玑巷人。   然而,好景不长。黄家的家丁胆小怕事,向官府透露了苏妃的下落。于是,贾似道谎称南雄有人谋反,派兵进剿珠玑巷。   大难临头。苏妃让丈夫跟随街坊邻里去找一个叫罗贵的人,由他带领珠玑巷各户人家南逃避难。   为了不连累乡亲们,苏妃自己留在了珠玑巷。追兵到来,苏妃毅然投井自尽。为了纪念善良的苏妃,后人在她投井的地方建造了这座“贵妃塔”。塔高七层,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   南逃的珠玑巷人,其中一支在今天中山市的小榄附近登岸。为纪念苏妃,他们在小榄广种菊花,并定下以后每60年举办一次菊花大会,小榄从此也有了一个“菊城”的雅号。      罗贵南迁的故事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苏妃”之乱,现在无从考证,但罗贵南迁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宋朝的京都河南汴梁,宋朝皇帝徽宗、钦宗当了俘虏。宋高宗赵构逃过长江,在杭州建立朝廷,改号建炎元年。   这一场战争举国震动,中原惨遭蹂躏,其灾民纷汾渡江南逃。江南各省民众亦恐金兵渡江南进,纷纷向南迁避,大批移民越过梅关,在南雄牛田坊一带落脚,共有58村之多,使这一带的丘陵山地变得更为狭窄挤迫起来。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牛田坊一带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居民死亡过半。不少人为了逃避瘟疫陆续外逃。他们沿浈江顺流而下,流亡各地求生路。建炎四年,牛田坊一带瘟疫刚刚缓和,朝廷又下旨,为防金兵南侵,各地都要就地取土筑寨设防,消息传来,人们都以为金兵即要打来。况且这牛田坊人多地窄,筑起寨来,田土尽毁,那更无以为生了。   罗贵是南宋初年的贡生,而且在珠玑巷里担任里长,在当地是有知识、有威信的人。这年冬天,罗贵召集各村各家族士绅商议,“以为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必有好处,大家向南而往,但遇是处江山融结,田野宽平,及无恶势把持之处,众相开辟基址,共结婚姻,朝夕相见,仍如今日之故乡也”。众人听后纷纷赞同,随后,各家族士绅在罗贵的带领下,郑重盟誓:“各家寻到土地肥沃的地方开基定居,贫者与富者相互帮助,世世相好无相害。”   南宋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的正月初五,罗贵代表珠玑巷的97户人家递交了申请南迁的文书,五天之后即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