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陕青翠“羊皮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陕青翠“羊皮袄”

甘陕青翠的“羊皮袄”   据说,贾平凹曾做过这样的比喻:红军在子午岭打游击,就像虱子躲在羊皮袄里。面对那片青翠苍莽的“羊皮袄”,我脑子里的“黄土高原”被彻底颠覆了。当然这不能全怪张艺谋,只怪自己知识太贫乏。我也相信不少人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有着我一样的片面和贫乏。      10月下旬去了甘肃、陕西。这已是年内第二次走进西北,上回去在5月,正是春意盎然时,黄土高原麦苗青青,果树葱绿,和想象的黄土地大相径庭。我知道,那一定是张艺谋电影看多了,提起黄土地便是满目荒凉─那里寸草不长、滴汗成烟;那里风卷黄土,遮天蔽日;那里的老乡一年难得洗一回澡……      尤其从甘肃的庆阳到陕西的延安,一路在植被茂密的天然森林间穿梭,才知道还有这么个绵延 4000公里、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林海─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子午岭。因与地球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而得名。子午岭是古代轩辕黄帝氏族部落的起源地,也是当年陕甘红军的根据地。据说,贾平凹曾做过这样的比喻:红军在子午岭打游击,就像虱子躲在羊皮袄里。面对那片青翠苍莽的“羊皮袄”,我脑子里的“黄土高原”被彻底颠覆了。当然这不能全怪张艺谋,只怪自己知识太贫乏。我也相信不少人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有着我一样的片面和贫乏。      还有对黄土高原本身的认知─原来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地貌,它们由一张张“台子”组合而成,“台面”平展的为“塬”,狭长的为“梁”,馒头状的为“茆”,四周是陡峭的悬崖,海拔有一千多米。阿宝唱的西北民歌《圪梁梁》中有那么几句歌词:对畔畔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那个要命的二妹妹。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白领领的布衫衫穿在妹妹的身,哥哥要出门想你见不上个人。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一个在梁上,一个在沟底,可望不可即。在那个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招招手也就算搞掂了。否则等哥哥从沟底爬到梁上,白天早已经成了黑夜。塬的面积都很大,少则一两个平方公里,大的有几十??平方公里。等于在一千多米的高空架着一块块硕大的可以起降飞机的平地,真够壮观的。      这回去甘陕,几乎经历了两个季节,出发时上海的气温近20摄氏度,傍晚到达庆阳,只有零下3摄氏度。要命的是两天后去下面的一个县城,住的当地政府招待所,安排进房间后被告知室内空调坏了,取暖只能靠电热毯。奇怪的是一个层面的空调竟同时“坏”了,而且找不到遥控器。估计天冷用电量激增,只好限制开空调数量了。只是当地人?性敦实,想说不让开又不好意思,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只是破绽太明显,被我们称之为编得太粗糙。      “粗糙”是我们这一路上用得最多的一个词。确实,无论住的、用的,还是吃的,几乎随处可见粗糙的痕迹。比如一家新开张的自称“五星”级的宾馆,浴房的圆弧玻璃门老是沿滑轮倒退,怎么也关不拢。只能一手抵住,单手洗澡。好玩的是其他房间竟都遇到同样的尴尬,真让人哭笑不得。要不是那楼在向一边倾斜,便是安装、验收都太马虎粗糙了。再比如,当地的小米稀饭都非常稀,95%为水。这倒没什么,传统习惯如此。不像南方人煮的稀饭,比较稠。然而当我们喝到被服务员高声吆喝为“有牛奶”的那桶白色液体时,真想提醒一下服务员,那其实只是貌似牛奶的“水奶”。但见四下的本地人,一个个咕噜噜喝得有滋有味,我们忍不住又要说“粗糙”了。      只是,所有对“粗糙”的抱怨,都很快化作了旅途中短暂的笑资、一段助兴的插曲。记得央视名主持朱军曾说过“我是一西北人,其实挺糙的”。所谓“糙”除了粗糙,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溶化在血液中的随遇而安、吃苦耐劳、侠骨柔情,以及为朋友甘愿赴汤蹈火、不到黄河心不死、天不怕地不怕的热情、豪爽和厚道。而这些正是我们一路所亲身感受的。      在甘陕,还有不少人住在窑洞里,其中大多是老人,他们住惯了冬暖夏凉的窑洞,不想搬进新建的楼房。那些窑洞一眼看上去是那么土─没办法,它们确实就是土的世界,地是土,顶是土,除了门和窗,四周还全是土可说是家“土”四壁。窗户只能开在门一边的那一点地方,是家里唯一的透光的地方,炕也就架起在窗下。那是家的活动中心,睡觉、打牌、看电视,还有小孩子做功课,几乎全在炕上了。我们每跨进一个老乡的家,听到第一句话总是“来,炕上坐。”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你风尘仆仆身上有多脏,也不在乎你是怎么看这土得掉渣的炕,因为炕下点着火,炕是暖的,他们宁可自己站炕下冻着,也要让素不相识的客人暖一暖身子。      这让我想起庆阳环县八珠乡的一位叫李凤存的农民,他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在自己家的窑洞招待过彭德怀、李富春、邓小平、肖劲光、左权、聂荣臻、习仲勋、陈赓,据说,我们的十大元帅和大将大多住过他的窑洞。他管吃管住管养病。那个简陋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