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教学设计

七、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 恶如仇的精神。 2、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结合文意和具体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而理解一段话的思路。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学习文章叙事和写人的技巧,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 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ì 赁屋lìn 立仆pū 尸骸hái 惩创chéng 长歌当哭dāng 殒身不恤yǔn xù 解释下列词语: ①寥落——稀少 ②菲薄——微薄 ③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④喋血——流血满地 ⑤惩创——惩罚惩治 ⑥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⑦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第二教时 具体分析每部分的思路: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交代写作缘起,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出现了两次。第一个“必要”,说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君,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反动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麻木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个“必要”含义不完全相同,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 从写作的缘起出发是常见的思路。课文为什么关于写作缘起要说那么多?思路为什么老是围绕这一点展开? 作者借写作缘起的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爱国力量方面,学校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怀念着刘和珍,显示正义力量并没有屈服段政府的淫威,他们照样悼念被段政府诬指为“暴徒”的遇害者。反动势力方面,提出了“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中间状态的市民,则勾画了他们淡漠的情状,此事在他们心中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概括。 鲁迅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也坦陈在读者面前。大悲、大哀、大愤、大怒,为全文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表现了作者的爱憎之情,体现了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思路。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怎样理解第三、四、五节内容之间的联系? 这一部分作者先回忆与刘和珍生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害的经过。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的。 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写刘和珍。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反抗精神。这样一个热血青年“欣然前往”去请愿本是很自然的。所谓“受人利用”就不值一驳,只能使对流言家的下劣感到可悲、憎恶、鄙弃。 作者写刘和珍的斗争,又反复写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其意蕴是说,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段政府反诬她们为“暴徒”,不但不值一驳,而且充分暴露出他们自己的暴虐。 这一节鲁迅先生追述了刘和珍生前的事迹。 第四节则是概括地叙述刘和珍惨遭杀害的事实。 第五节再详写刘和珍的遇难经过。铁证如山,证明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 齐读第三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如何体会作者的匠心? 这一部分首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劝诫人民不要徒手请愿;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正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这一部分是按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从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中,可知: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肯定一切,一味颂扬,也不否定一切,把惨案当作无所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地位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 思路从写否定的一面又转向写肯定的一面,篇末不致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赴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呐喊声中。 作业: 1、语文书第三十一页“研讨与练习”二 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明日黄花。 B、早在30年代,萧老就因小说《梦之谷》名噪一时,成为后起之秀。 C、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D、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有死无终始 豪不相干毫 长歌当哭 暗自诧异 B、态度温和 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