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形-免费下载培训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军形-免费下载培训课件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善戰者,修武備、嚴政令、明賞罰、存戒懼,常立於不敗之地。 不斷偵察敵情,及時發現敵人弱點,不失時機擊敗敵人,故常勝軍勝於未戰之先。 『真正的戰爭打在開火之前』 『最後勝利取決於準備之日』 敗兵卻常存僥倖心理,不做戰備整備,臨陣不察敵情 ,不知敵虛實,盲目追求勝利,發現錯誤再求補救,為時晚矣。 軍事上勝利態勢之形成, 乃制勝之基本因素。 在國家戰略及軍事戰略上先樹立一個勝的正確觀念與態勢。 如何在戰前將政、經、軍、心等力量形成充分之戰爭準備或將軍事部署形成較敵更為優越之態勢。 戰例:甲午戰敗檢討 一百年前,中國經歷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的失敗與恥辱,朝野精英痛定思痛,憬悟到提升民族地位,順應世界潮流,是必須的,開始自覺地朝向現代化邁進。當時的假想敵是日本。 為與日本競爭東亞主導權,中國建立了第一支現代化海軍力量─北洋艦隊。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一八七四年攻打台灣生蕃,是甲午劫難凶兆。 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艦隊遭遇日本全盤西化成功之聯合艦隊,終在黃海海戰渤海灣之役慘敗,次年﹝光緒二十一年﹞在劉公島全軍覆滅。 那些由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海軍學校『馬尾船政學堂』脫穎而出立志征服海洋的中國少年,竟然殉身在無情的大海波濤中,中國第一次海軍現代化的努力也埋葬在大海中。 ─並非將士鏖戰不力 ─除敗於清廷腐朽昏聵,慈禧太后移用北洋軍費,興建頤和園外 ─海軍的訓練不足,不精戰術隊形是造成迅速遭擊沉命運的原因。 中國與日本簽下『馬關條約』台灣割日,賠償白銀二億兩,留給後世奴顏卑膝的賣國形象。 * * (一)善戰者 1.先為不可勝(在己)。 守(不足),藏於九地之下; 攻(有餘),動於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守)而全勝(攻) 2.以待敵之可勝(在敵)。 3.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二)如何構成「先勝」之形象?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 為勝敗之政。」 1.一般以為是始計篇五事中之道法。 2.何守法解: 「道法二字所包者廣,乃用兵之本 敵之不可勝我者也,要虛虛說, 猶云道理法度之謂」 「或曰道是上文攻守先勝之道,法 是下文度量數稱勝之法。」 (三)戰爭是一種相對行 ─「敵」「我(己)」兩面 1.老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敵方有其獨立意志」 戰爭中任何人能確定的只 有他自己方面的行動,而對方 行動他無從確定。 2.克勞塞維茲 「戰爭是機會的領域」 (四)攻守與可勝不可勝之關係 1.守─藏於九地之下 ─不可勝 ─不足(喻不可測) ─自保 2.攻─動於九天之上 ─可勝 ─有餘(喻不可御) ─全勝 (一)如何獲全勝於無形? 1.見勝─別具慧眼,比任何人 早發現敵方呈現之可乘之機。 但如果大家都做得到,也就 沒什麼稀奇,如以下之二種 狀況。 2.非善之善者 (1)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 (2)戰勝,而天下曰善 譬喻 (1)舉秋毫,不為多力 (2)見日月,不為明目 (3)聞雷霆,不為聰耳 3.善戰者 (1)勝於易勝(因敵方已敗)。 (2)其戰勝不忒,所措必勝, 勝已敗者。 (3)先立於不敗之地, 而不失敵之敗者。 (4)其勝,無奇勝 無智名 無勇功 (5)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把兵分為兩類─ 「勝兵」:理論研判應勝,即未 戰已有勝象,但此僅 為形象,仍需追尋一 次決戰,非不戰而勝。 「敗兵」:與上者相反。 (一)度量數稱勝之法 一曰度─地生度 二曰量─度生量 三曰數─量生數 四曰稱─數生稱 五曰勝─稱生勝 安營布陣,部署兵力的法則 『度』是對地理﹝形﹞作全盤的了解 『量』是推測不同地區對兵力的容量 『數』根據容量來決定兵力部署的數字 『稱』將雙方的部署兵力數字作精密的    比較 『勝』是根據對比的結果預知勝負 (二)勝兵若以鎰稱銖, 敗兵若以銖稱鎰。 1.喻重能舉輕,輕不能舉重。 2.鎰銖為古代重量單位, 一鎰為24兩,一兩為24銖, 故二者相差四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