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国货老品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唤醒沉睡的国货老品牌

唤醒沉睡的国货老品牌 上海的国货老品牌在沉寂多年之后,正在陆续复活。   今年9月,“永久”的官方淘宝店开张。一张张造型别致、色彩亮丽的新永久自行车照片,让年轻人看得面红耳热。   9月下旬,一批数量有限的新海鸥相机也出现在上海田子坊的门店里。   当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品牌们再现市场时,多少会勾起中年人往昔的集体记忆。但现在真正有购买冲动的却是年轻人。因为这不是历史的简单重演。   得益于从僵化的国有体制中脱胎而出,新海鸥相机试图通过还原精工细作的上海制造模式来获得新生;如同电灯发明后,蜡烛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永久也希望通过注入现代设计元素,使永久自行车不再仅仅被视为交通工具。因为中国已经成了汽车大国。   对“声誉不佳”的“中国制造”而言,这样的尝试价值非凡。它所预示的方向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品牌复活的意义。而这一切奇思妙想,却是一个中年摄影师和一帮80后青年带来的。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当陈海汶被他们带到这个上海远郊一处破败农房时,还是被惊呆了。曾经年产42万台相机的海鸥厂房是何等热闹,如今只能看到200平方米的农房里奄奄一息的场景。   曾经“委身于”破败农房里的海鸥装配线和配件,又被重新擦亮,这也是仅存于世的海鸥胶片照相机装配线。   30年前,一个在饭店里做学徒的上海小青年陈海汶,每天拿着工作三年来60元的积蓄和60元的借款买到的一台海鸥“4B”型双反相机在街头巷尾到处拍照。   今年52岁的陈海汶已经成了国内知名摄影人,开了一家横跨出版策划、印刷、图片、书店、创意基地等领域的文化公司。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会再次与海鸥结缘。去年入秋后的一天,几位原来海鸥照相机公司的高层找到陈海汶“求助”。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海鸥照相机公司几番民营化改制,四易其主。照相机业务因全球市场数码相机的兴起而日渐凋零,设备陆续废弃或拆卖,而进入的“老板”们也都无心主业,意在开发海鸥分布于上海各区的土地。五年前,海鸥相机全面停产。   在改制过程中,一条双反装配线和对应的治具、夹具、模具和配件等,被十几个资深技工盘了下来。这些年来,他们接些“一两百台的国外教学用机”小单子糊口,勉力维持生产,这条装配线也成了仅存于世的海鸥装配线。   可是,生意一年惨过一年。在找到陈海汶前,他们已负债累累,难以为继。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当陈海汶被他们带到这个上海远郊一处破败农房时,还是被惊呆了。曾经年产42万台相机的海鸥厂房是何等热闹,如今只能看到200平方米的农房里奄奄一息的场景。   陈海汶当场拍板,买下设备解决其债务问题,并接纳这些技术工人。   他说,当时的情形,已不容其细算继续生产的营收问题。他倒是马上想到另一层价值——正在筹建的中国摄影博物馆,绝对不能没有这条最后的海鸥装配线。此前,陈一直在通过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身份,和同仁一起呼吁政府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而他本人亦是老摄影器材的大收藏者。   今年年初,陈海汶要求技工在那条双反相机装配线上“做一台样机出来给我看看”。为了解决品牌授权问题,陈海汶还和海鸥一家合资公司——上海海鸥数码影像系统有限公司(简称海鸥数码)达成合作。   海鸥数码是改制时由海鸥的几位高管和技术骨干发起成立的,他们是陈海汶认识多年、年龄相仿的圈中人。这个公司主要从事身份证照片数码采集等业务。重新出产的海鸥相机,将以海鸥数码的名义销售。   3月,海鸥相机样品出来,试拍效果却让“老法师”陈海汶大失所望。这款4A型双反相机本是模仿双反相机领域的极品德国禄来相机,但效果和禄来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原来,在海鸥垂死挣扎那些年里,为了降低成本,这个型号的相机里27个重要的零配件早被换成了粗糙的塑料制品,质量大不如前。   这绝对不是陈海汶记忆中的海鸥相机,他要让这台相机在良好实用性的基础上,还能在未来成为收藏市场上不断升值的经典款。   随后,陈海汶找来一位上世纪60年代起就在海鸥工作的老技师,重新开模,改回生产金属零配件。在外观上,也做了有心的调整,把海鸥的LOGO由英文的SeaGul,换回早期的中文海鸥字样。   包括开模,陈海汶在再造海鸥上的投入不到300万元。这款相机过去售价在两千元左右,但改进生产之后,陈海汶决定把对外销售价格提至5800元。陈说,1998年海鸥出的40周年纪念机没有这款好,当时卖4800元,现在网上已经炒到1.4万元。   而且,陈海汶收购到的配件只有仅剩的1000来套,可以生产1000台相机。生产结束之后,除非有人巨资投入全部重新开模生产四百多个零配件,否则这条装配线的生命就到此为止。   按照陈海汶的算盘,他将以“一天做一台”的速度缓慢生产,并可以随着剩余配件的减少,通过收藏市场让这款相机的价格不断升值。   1965年就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