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明代的赋役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土地制度 明朝的土地制度,分为官田和民田。 在明代的官田中,屯田占据重要的地位。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 (二)户口与赋役黄册 明制,户口分为三等,即民户、军户、匠户。 其中,民户是赋役负担的基本队伍。 十六岁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岁为老,从中到老须轮充差役,老以上免役,不及中者不服役。 黄册 黄册是明代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登记簿籍,以户为主,按照四柱之式编造,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 具体办法:一百一十户为里,里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里长,管理派遣赋役事物;其余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每年轮里长一人。每里编为一册,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 黄册的编制程序为: 先由户部颁册式于郡县,郡县据以印成名为 “清单”的表格,分发给每户填写,是谓“亲供”,然后由里甲转呈官府,经核查无误后,便发给各户“户由执照”,以便“凭此纳粮当差”。官府汇总各户交来的清单,装订成册,名曰“清册供单”,作为编制黄册的依据。 (三)田赋与鱼鳞册 根据土地的质量,作为纳税的基础,按照土地的形状,编造“鱼鳞图册”,实际上是确定纳税的标的物。这也是封建政府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 “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黄册与鱼鳞册的作用 鱼鳞册与黄册不同,黄册以户为主,鱼鳞册以土田为主;鱼鳞册为经,确定土地所有权,黄册为纬,使赋役之法确定,不易紊乱逃逸;黄册是清查户口的结果,鱼鳞册则是丈量土地的结果。有了户籍与地籍,隐匿的人口与土地,自然会被揭露出来,国家财源和丁役,自然不会减少,力役也难逃脱,它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可靠。 (四)田赋 1、 明初的田赋制度,沿袭唐宋以来的两税法,田有租、丁有役、税率十取一,按亩计征,官为征收。分夏秋两次缴纳,夏税无过八月,秋税无过明年二月。 民田税轻,官田税重。明代民田,土地多为地主官僚所有,民田税轻,对大地主有利。从官田来看,都是少地无地农民租种,官田重税,其赋税自然由租官田的农民负担,所以明初田赋征收是不利于农民的。 课征方法:明初田赋,均委托县官征收。 征纳品目:基本征纳物为米,麦; 两税附纳物为丝、麻、棉; 田赋税率:官田亩税0.0535石(五升三合五勺), 民田0.0335石, 重租田0.0855石, 芦田地0.0534石, 草塌地0.0031石, 没官田0.12石(一斗二升)。 2、明代的粮长制度: 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制度,也是明王朝组织征解,完纳田赋的有效措施。 明代的粮长制度,是洪武四年朱元璋首先在江浙一带建立的,规定每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方,划为一区,每区设粮长一名,由政府指派区内田地最多的大户充当。 粮长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区内田粮的征收和解运事宜。后来,粮长的职权又有扩大,如拟定田赋科则,编制鱼鳞册,申报荒灾减免数,艰巨逃避赋役人户和劝导农民努力耕种,按期纳粮当差等。 明初,设立的粮长征收田赋,属于民收民解,是一种委托代办的性质,以此代替胥吏直接向民间征收,减少政府与人民的矛盾,寓意是深刻的。粮长多以大地主冲任,但自正德以后,由于土地集中,优免户增多,赋税加重,粮长制被破坏了。 3、赋役制度的改革——“一条鞭法” 4、田赋的加派 明代的田赋,于正赋之外,常有加派,成为明初财政的恶政之一。所谓加派,就是在正税之外加征。但加派之重,则以明末的三饷的数字最为庞大,影响最为恶劣。 (1)辽饷,用于辽东所需的兵费。 (2)剿饷,崇祯十年,为镇压农民起义。 (3)练饷,崇祯十二年,为增练兵七十三万,加征练饷。 三饷合计约为两千万两。 明代前期的徭役,是以黄册为基础进行课征的。分为三种形式:里甲、均徭、杂泛。 1、里甲 里甲原来是组织人民供应服役的基层单位,后来转为三大徭役之一。 2.、均徭 均徭指民户为官府衙门的经常性差役。 因为根据丁力、资产的高低来安排差役的轻重,故叫均徭。 均徭又分为两种,一种叫力差,即必须丁男新自服役或雇人服役的差役,如粮长、弓兵、厨役、解户,脚夫均为力差范围;另一种叫银差,即指官府派由民户供给的公用物品或钱币,如岁贡、马匹、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