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治疗咳嗽经验探微.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天士治疗咳嗽经验探微

叶天士治疗咳嗽经验探微 咳嗽是肺系疾病是一个常见症状,外感和内伤的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失常时,都能导致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经云:肺为咳;说咳的病因时指出:“皮毛先受邪气”,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不同病因。《医学入门》首先出现外感、内伤咳嗽的分类,对后世治疗咳嗽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至于咳嗽的治疗,王纶《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指出:“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强调治咳须分六淫七情及五脏相连,脾肺虚实。《医宗必读》申明咳嗽:“总其纲领,不外内伤外感而已”。进而指出,“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藏,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如《五脏生成篇》所谓肺欲辛是也;治内伤者,药不易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如《宣明五气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是也”。然不可胶执。叶氏治咳嗽用药经验提要:叶氏治咳宗《内经》之理论,众采诸家所长,承仲景、河间、东垣、丹溪等学术经验,用方不拘一家之说,加上自己的创新,建立了一套十分完整的治疗方法。对于外感咳嗽,主张祛邪利肺,指出“但以搜逐上焦,勿令邪结”;治内伤咳嗽者,强调调整脏腑功能,从调护卫气入眼,十分注重脾胃状况和肺肾金水相生之理,对于肾胃阴虚者,叶氏创用“摄纳下焦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早服补肾丸药直大下焦,晚服补脾胃药,为咳嗽的治疗又开新法门。大凡风寒犯肺,“治以辛温以疏散风寒.宣通肺气”,喜用张仲景之桂枝汤加减。凡风热犯肺,治宜“开其上焦”, 用药 “辛凉泄之,以肃其肺卫”,药用桑叶、薄荷、连翘、杏仁、浙贝母、通草、芦根、桔梗、甘草等味。凡热邪壅肺,治“宜先清化上气.有取微辛微苦之属”。常用桑叶、连翘、石膏、杏仁,郁金、栀子、瓜萎皮、炙甘草等为主治疗。凡风温化燥,治“以辛甘凉理上燥,清络热”,常用桑叶、玉竹、沙参、杏仁、川贝、生甘草为主治疗。凡暑热犯肺,治“以辛凉清润,不可发汗,以伤津液”,“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俾上焦蒙昧之邪下移出俯而后矣” 叶桂常用竹叶,滑石、连翘、丝瓜叶、天花粉、杏仁、甘草等为主治疗。凡湿热咳嗽,治“宜从开泄”,药用“轻苦微辛”,喜用芦根、滑石、薏苡仁、通草、天花粉、杏仁、绿豆衣为主治疗。凡肺胃阴虚,“法当补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故常用麦冬、沙参、石斛、玉竹、茯苓、白扁豆、人参、粳米、甘草等为主治疗。凡胆火犯肺治宜“清解木郁之火”,喜用丹皮、连翘、栀皮、薄荷梗、苦丁茶、菊花叶、杏仁、蒌皮等味。凡肺脾两虚,“土旺生金,不必穷究其嗽。”治多从异功散或建中汤加味。凡肾胃阴虚,叶氏创用“摄纳下焦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早服补肾丸药直大下焦,晚服补脾胃药。凡肺肾双亏,阴不足者“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 喜用都气丸加百合、阿胶、麦冬等味补益肺肾,纳气归元;阳虚为主者,常用肾气丸加沉香、紫河车,胡桃仁,人参、黄芪.五味子等温肾纳气。种种治法,构思巧妙,实堪效法。下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1.风寒犯肺案1.寒伤卫阳,咳嗽川桂枝 杏仁 薏仁 炙草 生姜 大枣方解:寒伤卫阳,言风寒外束肌表,侵袭肺卫,病以咳嗽为主证,但当伴有恶风、发热等表寒证,咳嗽其痰当清稀色白。治当辛温宣肺,化痰止咳。药用桂枝、生姜辛温解表,杏仁、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合生姜、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吴,劳力神疲,遇风则咳,此乃卫阳受伤,宜和经脉之气,勿用逐瘀攻伤之药。当归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按:《河问六书·咳嗽篇》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叶氏认为,外邪咳嗽的病因病机不外“易感客邪,肺卫虚耳”。风寒袭表,“新凉外束”.“营虚卫薄”,“卫阳怫郁”或“卫阳失护”,产生咳嗽。其治疗“法宜和之,“治以辛温以疏散风寒.宣通肺气。”大凡风寒外感初起,咳嗽形寒.痰白清稀,或有恶寒发热,或有头痛,苔薄白一脉浮等,证属风寒犯肺证,治宜辛温宣肺法。但用药辛温不易过温,过温则伤阴化燥,反伤肺气。因肺主宣降,故用药亦宜宣中有降。叶桂常用桂枝汤去芍药加杏仁、苏叶、薏苡仁等为主治疗。药用桂枝、生姜、茹、叶宣肺散寒.辛温而不燥烈;杏仁、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合生姜、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诸药相伍,宣中有降,温而不燥。痰多者加茯苓、橘红.痰稠者加玉竹、瓜蒌仁,口渴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2.风热犯肺案2.温邪外袭,咳嗽头胀,当清上焦。杏仁 桑皮 桔梗 象贝 通草 芦根方解:风热之邪犯肺,证见咳嗽,或为呛咳,痰粘稠,咯痰不爽,或有咽痛,风热上犯清窍,故见头痛。治宜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方用桑叶辛凉疏风解表,杏仁、桔梗一宣一降,肃肺化痰,象贝清热化痰。芦根、通草清泄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