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437439279
教学要求 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的重要意义;把握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陈先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周向军等:大学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复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学明: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谭鑫田: 西方哲学教程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向世陵: 中国哲学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日]滨田 正:哲学趣谈 中信出版社2001年 为什么一篇文章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大讨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铁做的船都是会沉的 (大前提) 泰坦尼克号是铁做的 (小前提) ————————————————— 所以,泰坦尼克号是会沉的(结论)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3)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地心说——日心说——无心说 第三节 真理与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唯心主义对真理的解释 黑格尔 马赫 有没有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 延安宝塔 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哈勃望远镜 盖尔曼 列宁: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互相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要注意几种观点 形而上学的真理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对立 绝对主义——教条主义 相对主义——经验主义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毛泽东 4.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科学家趣闻——镓的发现 1875年9月,法国科学院宣布,他们的科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个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但门捷列夫发现布瓦博德朗测量的比重与自己的预测不一致。为此,门捷列夫立即提笔写了一封短信给布瓦博德朗,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 布瓦博德朗在巴黎正为自己的新发现所陶醉,不想突然收到这样一封信,这使他大为惊讶。全世界就只有他拥有这么一点镓,这个俄国人是由哪里得到的数据呢? 他半信半疑,于是立即将积累的1.15克镓拿来设法提纯, 重新测量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个法国人立即给彼得堡回了一封信,赞扬门捷列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