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东坡画作传世珍品仅两幅
苏东坡画作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潇湘竹石图》纵28厘米,横105.6厘米,为绢本。
近千年来,《潇湘竹石图》辗转漂泊,流传至现代归原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收藏。1961年,白坚夫家人来北京为该幅作品找买家,时任《人民日报》社长的邓拓以写作《燕山夜话》所得的2000元稿费,加上变卖手中24幅古画的3000元,共5000元买下了《潇湘竹石图》。邓拓购画后旁征博引写出《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和该幅画一同在《人民日报》发表。
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组织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徐邦达等文物专家对《潇湘竹石图》鉴定,专家们经过鉴定认定邓拓保存并捐赠的《潇湘竹石图》是苏轼真迹。苏东坡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
《潇湘竹石图》纵28厘米,横105.6厘米,绢本。图本身有湘中杨元祥之题,拖尾有叶湜、钱复、等元明题跋凡二十六家。题跋文字三千余言,始于元惠宗元统甲戌年(1334年),止于明世宗嘉靖辛酉年(1561年)。
《潇湘竹石图》构图奇特,匠心独运,长卷式构图,高度的艺术概括使画面充满张力,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这是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怀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
近千年来,《潇湘竹石图》辗转漂泊,归原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收藏。1961年,白坚夫来北京找到张珩和杨仁铠先生。许麟庐带白坚夫及《潇湘竹石图》来到邓拓家。邓拓以《燕山夜话》所得2千元稿费,加上变卖了手中24幅古画款项买下《潇湘竹石图》。邓拓购画后旁征博引写出《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连画一同在《人民日报》发表。
邓拓购买此画后,有人写信检举邓拓搞文物投机。刘少奇同志批示要严肃查处,几乎所有中共中央常委和国家领导人都划了圈。萧劲光建议少奇同志“对事情要调查之后才好作结论。” 刘少奇即指示康生处理此事。经康生派人查清经过,认定“邓拓在此问题上不但无罪而且有功”,由荣宝斋的王大山写成调查报告送刘少奇,一场“买画风波”得以了结。
这幅《潇湘竹石图卷》,直似随手拈来,自成一格,表现出绘画方法上极大的改革精神与创造性。图中,画石用飞白笔法;画竹用书法艺术中横、竖、撇、捺诸笔法而稍加变化;画烟水云山、远树,则用淡墨点染,气韵极为生动。图卷末端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款识,简炼、亲切,与东坡文章风格颇相一致。字体浑厚、古朴,令人遥想先生的亮节遗风。莘老、即孙觉,东坡同年进士,“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十一月,自广德(湖州)移守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此老与东坡在政治上观点相同,思想感情也非常接近,以致后来与东坡同被列为皇党籍,横遭迫害。东坡集里,多有投赠其人之作。透过《潇湘竹石图》折射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道理,流露出作者对事物认知的态度和思想感情,显示出作者的人文艺术精神已达到造极的境界。? (一)《潇湘竹石图》构图奇特,造意匠心独运,浩繁的景物得之于外师造化而高度概括。苏轼采用长卷式构图,画面充满了张力和富于灵性的变化,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这是他严谨的创作思维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远山烟水,可谓“景物至绝而微茫缥渺”;慢慢的又露出了“风枝雨叶瘦土竹,龙蹲虎踞苍藓石”和湍流之水,此图画石“磊落雄壮,苍硬顽涩,矾头菱面,层叠厚薄,覆压重深”,写竹“其茂梢劲节,吟风泻露、拂云筛月之态,无不曲尽其妙”,其水则有如“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之势;好一派紧张热闹气氛,扣人心弦。沿水势而上,激流渐缓,淡墨点染的烟水、云山、远树使构图更有一种险中取胜和搏动、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这又如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所述:“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渺者,谓之幽远。”正是如此,苏轼以阔远、迷远、幽远之势,使整幅画画面气韵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真是令人心荡神驰,恍惚置身于潇湘洞庭之间,徘徊凝视,久久不忍离去。? 苏轼利用近水与云山、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强烈的对比作为画面的焦点展开描绘,画面自远至近而又及远,繁简、大小、疏密、动静等布局合理,段落分明,层次丰富,结构严谨。同时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从而使画面出现惊涛拍浪般的高潮。围绕这个高潮,画面演变出此起彼伏的烟水云山:那宽敞延绵的潇湘二水使人心境开阔;宁静深寂的远野令人心旷神怡;烟树掩映下的对岸让你赏心悦目……山川物态,应有尽有,意境盎然。苏轼在创作中始终把握以写潇湘二水上下万物寓“水”之意境的立意,在构图上始终注意主次、轻重、繁简、动静等艺术对比以及连接贯通的艺术效果。因此,富有笔墨色彩的画面充满着变化、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护理.pptx
- 2020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部分分行招聘信贷岗面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年版课后题答案.pdf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总_图文.pdf VIP
- 沪教版牛津英语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四年级上 Unit 12 Weather.pdf VIP
- 2024年福建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景观生态学》全套教学课件.ppt
- 进口牛肉销售课件.pptx
- 理想 RISO 9050 7050 3050 7010 3010 闪彩印王中文技术维修手册 后面可以参考理想闪彩印王 EX7200 EX9050 EX9000 EX7250 系列中文维修手册 .pdf VIP
- 双琦多功能弱视治疗软件系统操作说明书.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