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质量测试卷1
                    高三语文质量测试卷1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第一部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18分)
    大义生死
⑴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幼稚之中,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⑵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⑶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
⑷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⑸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
⑹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冯友兰先生说,“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
⑺屈原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
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
⑼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⑽________甲_________。当死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身为史官,只因他出于公正之心,为李陵辩护,开罪于皇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一位直谏烈臣。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而已。他要完成千古史记。文崇一认为:“实际上司马迁是另一种典型的人,谁都学不来,他厌恶争权夺利,然而却亲自尝试过这种被迫害者的苦味。这是一个人生的死结,他解不开,而其《史记》美文之存在,完全赖其人格的卓越,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成人所不能成。”
⑾《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以正义与善恶观来创作的,充满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因而能超越政治变迁,虽物换星移,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
⑿ “生?还是死?” 
⒀莎士比亚的名句,令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成为西方“择生择死”思考的典型形象。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有异。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与个人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作是民族的大生命的一环。舍小取大,故有欣慰之感。
⒁有时,中国人甚至将“生”看作是比“死”更难的事情。
⒂有一个“退麝投岩”的故事。麝鹿被猎人追杀无计时,会跑到岩边,将自己身上的麝香掏出,搓入泥土,归还大地,不令猎人所得。然后,投岩而亡。这是对文化人的生命与使命的庄严比喻。
⒃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欲灭亡中国,尤其要扑杀我民族的精英。西南联大的诸教授们跑到了云南。这正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岩边”,他们将自己的麝香掏出,哺育后生,还给中华,以雪国耻。同时也准备好了暂不投降。这个比喻,正是发自内心与行为,而非只是课堂上的高调。
⒄好一个“退麝投岩”!在此,一部西南联大的历史,已将“择生”与“择死”糅在了一起,这是司马迁与屈原的统一。
⒅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中国人,不只是活在自己不到百年的这一小生里,还要活在前人与后人之交中,活进五千年的历史里。这使得中国人“在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漫长浩淼。
(选自《语文综合学习》,有删改)
1.第⑴段中加点词“奠基”的意思是               。 (2分)
2.下列对第⑵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思考”指上文中所说的令我出入古今的精神滋养。
B.“这中国式的生命”,指活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那些“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的生命个体。
C.在结构上,有承接第⑴自然段,引出下文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式的生命”的作用。
D.在内容上,思考由浅入深,由个体的感受到群体的反思,使文章的层次显得更为清晰。
3.第⑻段中“(屈原)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这种“方式”在文中指的是(2分)
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 护理事业十五五(2026-2030)发展规划纲要.docx
- 青海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答案.docx VIP
- 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长租公寓】冠寓运营管理手册.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2026学年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民政行政处罚文书(殡葬管理完整版).pdf VIP
- 肾造瘘管相关知识.pptx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