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亲节目伦理学分析
相亲节目的伦理学分析
【摘要】2010年相亲节目的火爆由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点燃,随着诸多问题的浮现,这档栏目一直备受争议。本文提出了《非诚勿扰》高收视率下引发的几个典型问题,从媒体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非诚勿扰》 拜金主义 娱乐化
2010年,江苏卫视因为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收视率节节攀升,使江苏卫视的收视率仅次于湖南卫视,排在了省级卫视第二。这档节目也使相亲成为中国式娱乐的话题之王――马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拜金主义、闫凤娇的艳照门、孟非被媒体评选为“2010青年领袖”、色彩分析师乐嘉的尖锐言论……无不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其它卫视看到相亲节目的市场,也纷纷跟进,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爱情连连看》、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的《幸福来敲门》接踵而出,娱乐相亲大有泛滥之势。随着节目内容的日益粗俗,其争议性内容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担忧和广电总局的注意。广电总局不得不对《非诚勿扰》下达了限令整改的通知。然而,在将近两个星期的限令整改后,《非诚勿扰》虽然少了些赤裸裸的“钱”、“豪宅”、“权利”等敏感字眼,但人们明显的感觉到相亲节目实际上仍然是“非钱勿扰”。
污谬流传――
娱乐相亲何以引起争议和担忧
娱乐相亲节目之所以引起社会的争议和管理层的担忧,主要还在于节目对社会的错误引导和暗示。综观各类娱乐相亲节目,其在娱乐之余,给观众最为直接的印象就是:
1、拜金拜物的物欲至上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朱真芳说出择偶原则后,她竟然能够“闻”出男嘉宾有没有钱;马诺宣称自己只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原本神圣的婚姻更多的演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游戏,变成了娱乐、八卦诱导下的公开的金钱交易,已不再是借相亲进行娱乐,而是用金钱和物欲来戏弄相亲。
2、陈陈相因的模仿炒作
为了吸引眼球,娱乐相亲节目抄袭国外经典节目成为一股风。《非诚勿扰》从布景到环节均是模仿英国相亲节目??Take Me Out》。其它同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皆大同小异,只是主持人这类“调味剂”有所区别而已。虽“贵”为抄袭,然不自重,更为甚者,两家媒体竟然因娱乐相亲节目的版权对簿公堂,闹得媒体哗然、社会热观。
3、低俗媚众的媒体扭曲
在相亲节目大行其道的时期,为了哗众取宠,电视台不仅不加剪辑播放极具争议的内容,节目策划人还通过编导控制有意加大媚俗的内容。“马诺宝马门”、“闫凤娇艳照门”、“关敬民软饭门”、“朱真芳豪宅门”、“富二代刘云超”……节目策划人利用当代社会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以及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猛料”提高收视率,而对媒体应该履行的“把关人”作用完全熟视无睹,以至于受到社会的批评。新华网网民“淮畔帅哥”说“媒体不能为收视率和发行量而丧失社会担当!如果失去了社会责任,媒体必然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①新华网网民“长剑当空舞”认为“相亲节目把庸俗当脱俗,让低级趣味成为流行,随意贬低‘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突破社会道德底线。”②
现象溯源――
娱乐相亲节目低俗化的社会基础
娱乐相亲节目低俗化既有其现实标本,更有其社会基础。
1、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中的物质崇拜
首先,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计划经济更多的追求社会公平,忽略了经济个体和个人物质追求,而市场经济为突出效率而鼓励经济个体和个人去追逐财富,这种突然而急剧的转变,使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会自然而然的更多关注个人或小集体的物质追求。其次,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人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感到不安,极力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自己谋求稳定而又保险的未来。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金钱也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物质追求也因为现实的压力而凸显重要。如日益暴涨的房价和人们微薄的薪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高择偶标准,都期望找到富二代、官二代,最起码得是有房一族、铁饭碗一族。
因此,对金钱和物质的过分追求――这种转型时期特定阶段的特定社会现象,也最容易产生对物质的崇拜,而媒体也最易为提高自身影响而迎合这种精神需求,并进一步强化这种趋势。国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Ipsos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性调查数据显示,在抽样调查了20多个国家的被调查者中,认同“金钱是个人成功最佳象征”的中国人占69%,高于平均数57%。而美国只有33%的被调查者认同这一个说法。有学者将这一现象归结于转型国家民众普遍比发达国家民众更看重金钱。实际上这正是反映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渡时期,人们对金钱有一种几近疯狂的热爱,而这种热爱赤裸裸地反映在了相亲节目中。
2、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下受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