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转型期“忠孝合璧”.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转型期“忠孝合璧”

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忠孝合璧”   虽然在封建社会忠孝曾一度被当作统治思想存在,但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忠孝观念并没有被人们所抛弃。相反开始发挥新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国著名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夏学銮,听他讲述了我国“忠孝观”的历史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时期的“忠孝观”。      “忠孝”是中国人的一种价值理念      记者观察:你好,夏教授。最近正在热播《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不知道你看了没有?   夏学銮:看了,里面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塑造着实不错。《闯关东》中的忠孝情结不仅仅是山东人才具有的,可以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在当时的背景下,表现为对国家的忠诚、对家庭的忠诚,现在我们都是在弘扬这种理性文化,理性文化的回归说明了忠孝观念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转型期的重要作用。   记者观察:根据这么多年研究社会学的经历,你能否对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进行一些解读?   夏学銮:忠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孝”作为中华传统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在历史进程中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养老的民族,以“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孝治国”的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伦理基础。在汉朝更是开启了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的先河,在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并改造先秦儒家的“孝”的思想更是成为了统治的思想基础。   记者观察:那么传统的忠孝在封建社会进程中有没有发生过重大转变呢?   夏学銮:因为政治经济背景不同,的确是发生过一些转变。比如在唐宋年间,因为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忠孝关系就有一个转变。   “忠”与“孝”都属于伦理范畴,但区别就在于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一般理解的孝,基本内涵更多地和家庭伦理联系在一起,唐代强调的孝,包括子女对父母之孝,和父???对子女的“慈”“爱 ”,而在宋代对于子女之孝及“顺”更加重视,父慈子孝的双向内容日益趋于“父可以不慈,子不能不孝”的单向要求。   “忠”作为一种政治伦理范畴,在封建社会更多体现的是在政治伦理层面上,个人对国家、对君主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下对上、民对国、私对公、尤其是臣对君的行事准则。像唐代开国初期,李渊在统治后期出现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等人的作为在当时可以看作是既违背了“忠”,也违背了“孝”。五代十国的战乱,加之外部少数民族政权压力空前增大,宋人对此前的人伦道德和君臣关系加以深刻反思,“忠”的含义日益固定为“以死奉国”“死事一君”,强调“节”,强调“操守”。   记者观察:传统文化中,“忠”与“孝”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   夏学銮:在将忠和孝的伦理要求都推向极致时,忠孝关系也势必会有新的变化。忠孝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或家庭伦理问题,而且和国家政治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忠与孝是和谐的,从某些角度讲孝甚至是忠的基础。在“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忠孝一体,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家以父为权威,国以君为权威,在家孝顺父母尊长,就为奉国尽忠、效命君主打下了思想和行为基础,是为“移孝于忠”。但面临实际问题时,忠孝并不总是和谐的,往往不能兼得,甚至会发生尖锐冲突。一旦事君与侍父不可兼得,集臣、子于一身者将面临两难抉择,即所谓“忠孝不能两全”。      “忠孝合璧”的现实意义      记者观察:你能讲解一下“忠孝合璧”的历史意义吗?   夏学銮:“忠孝合璧”和另外一个概念“家国一体”我认为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是一体化建构的,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纲常,把君臣关系类比于父子关系,把父子关系上升到君臣关系,用对父亲的“孝”来支撑对皇帝的“忠”,用对皇帝的“忠”来支撑对父亲的“孝”,构建了“忠孝互撑”的家国伦理,这样就把属于“私域”的家庭制度带入到属于“公域”的政治制度领域,形成“家国一体”的特殊政治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中,“国”和“家”是密不可分的,形成一体化的所谓“国家”;“家”与“国”甚至于“天下”也是密不可分的,形成一体化的所谓“家国天下”。封建制度在中国之所以延续这么久,“忠孝互撑、家国一体”的家庭制度和政治制度联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欧洲相比之所以存在那么长的时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中,中国的家庭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一体化的,是整合的,由此也导致了国民观念中的“忠孝合璧,家国一体”是根深蒂固的。   记者观察:忠孝合璧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你是否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利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