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铁人“造梦空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地铁人“造梦空间”

老地铁人的“造梦空间”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就率先提出修建地铁,此举在当年国内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已属超前。自“地铁梦”开启后,尽管条件恶劣,重庆人却始终坚守着这同一个理想。经过数十多年杯水车薪的努力,一路上磕磕碰碰,美梦终于成真了。而我们不能不知这是多少重庆人用智慧和汗水编织而成的“地铁梦”。      重庆地铁再续梦      “当年一起被招进的原重庆市地下铁道工程处有40名社会青年,其学历大多都是高中或者中专毕业,甚至还有大学毕业生,这在当时的年代已属高知识分子,进入地铁工程处所负担的工作也属于技术工种,分别做电工或开空压机等,掌握着当时最好的技术,算得上是地下铁道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老地铁人回忆录   1946年,国民政府拟定《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要修建一条地铁,但修建的距离很短,起于小什字止于七星岗,因受当时条件限制,建设工作一直停留在纸上。   1965年上半年,重庆地铁史终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座城市的地铁梦,在一群人的身上开始得到延续。   当时市中区筹到200多万元,后经市、区领导商议,从中拿出100多万,再次修建。至此,地铁工程再次上马,规模和修建队伍都比之前更大,不仅成立了重庆市中区地下铁道工程处,当时的工程处就在五一路,现在的棉麻站一带。处长由时任市中区交通局局长的王世槐兼任,王子厚负责施工,王定成负责人事。工程处的管理人员分别是由区政府、街道、交通局抽调出来的干部。   参与过修地铁的老工人说,当时的工程处分了4个工程队。一、二、三队负责掘进,所在的师傅是由天府煤矿支援,其他的人员是由市搬装公司和市中区交通局下属的运输社抽调过来的。而第四队就以浇灌砼、成碘为主,施工的人员是以市中区建筑联社抽调工人为主。而机具站就负责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修,施工的师傅就是由原鹅岭汽修厂搬装公司和市中区建筑联社抽调而来,还在1965年招收了40名社会青年作为学工。另外的出渣、运输等工作是由市中区部分街道提供的临时工担任。   重庆安达运输公司的退休员工杨代乐,如今已经63岁,当年同他一起被招进的原重庆市地下铁道工程处就有40名,其中与他同公司的退休员工赵大禄、建筑机械厂退休人员盖纲忠、渝中区交通局劳动安全科退休人员晏洪明等都在当年招进的40名社会青年之列。63岁的赵大禄说,这40名社会青年可不能小看,其学历大多都是高中或者中专毕业,甚至还有大学毕业生,这在当时的年代已属高知识分子,进入地铁工程处所负担的工作也属于技术工种,分别做电工或开空压机等,掌握着当时最好的技术,算得上是地下铁道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承载着城市梦想的他们      “那时人人都认为,能成为地铁工人是相当荣耀的事,不但不会再受人欺负,家里人也跟着沾光。可以说,那时候的地铁工人在大众眼里,就像‘时代英雄’一样,找恋爱对象也会变得容易得多。”   ――老地铁人回忆录   投身地铁建设时,这批人大多都是仅十七八岁的社会青年,他们在那个年代,就业、结婚讲家庭成分,因各自都是资产阶级的后代,虽是当时少有的高学历,但也没少受别人的挤兑和歧视。那时候只听说莫斯科有地铁,重庆要修地铁必然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得知地铁工程处要招人,大家纷纷踊跃报名。   回忆起当年报名的时候,杨代乐说,报名前的头一晚他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天没亮他老早就排队报名去了。那时人人都认为能成为地铁工人,是相当荣耀的事,不但不会再受人欺负,家里人也跟着沾光。可以说,那时候的地铁工人在大众眼里,就像“时代英雄”一样,“我那时可是高中文凭,被录取后,我母亲脸上也添光,在外面逢人就说‘我儿子是修地铁’的,走在大街上也觉得扬眉吐气了。”晏洪明笑着说,“不怕实话说了吧,能成为地铁工人即使找恋爱对象也容易得多。”   地铁工人的待遇也值得一提,那些年正是计划经济缺粮的时候,修地铁还有一些劳保,酒一个月有一斤,烟也有少许,每人一个月还能领到32斤粮食,井下作业的工人领的更多。赵大禄清楚地记得当学工当了3年,每个月领18元5角,成为正式职工后就是31元5角。这样的收入在当年那个生活水平较低,还有不少家庭吃不饱穿不暖,一切日用品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每月能有将近20多元钱的收入也能为一大家子减轻不少负担。      洞口全靠人工一点点地挖掘      “过去掘洞采取的是最原始工具,先爆破然后一点一点挖,每天一个班的进度也只有一公尺左右,三个班一天下来总共也才三米。我们上班是三班倒,早班、中班、晚班轮着来,我记得有个班一个工作日掘进了2.2米,工程处还专门召开大会进行表彰。”   ――老地铁人回忆录   回忆当年修地铁的盛况,在场的每个前辈们都深有感触,当时所有建设者们那空前的激情是可以想象的,工人们个个干劲十足,热情高涨,每个人的肩上都扛着建设城市的责任,怀揣着强烈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