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宾离合词“鞠躬”
动宾离合词“鞠躬”-汉语言文学
动宾离合词“鞠躬”
尹佳会宋闻兵
摘要:“鞠躬”是动宾离合词,“鞠”:弯曲,动词;“躬”:身体,名词。学界认为它们是非动宾式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实际上动宾关系并不成立,有人指出其离合现象是一种语言的误用。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鞠躬”及“躬”的使用情况,结合训诂学、语义学、词汇学,以期为“鞠躬”是动宾离合词提供一些佐证。
关键词 :鞠躬离合词
一、前言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离合词”这个概念是陆志韦首先提出的,后来吕叔湘、赵元任等语言学大师都对其进行过探讨。张斌在《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中是这样定义的:述宾式不及物动词可以扩展,在使用时中间可以插入一些其他的语言单位,通常称为“离合词”①。比如“洗澡”“倒霉”“拌嘴”中间插入语言单位变为“洗三次澡”“倒八辈子霉”“拌什么嘴”。“鞠躬”也可以插入语言单位,变为“鞠了几个躬”“鞠过躬”等。
学界认为“鞠躬”实际上并不是动宾关系。赵淑华、张宝林(1996)认为,“鞠躬”是非动宾式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它们本来不是动宾式,而是联合式,后来被人们用作动宾式,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得到人们的承认②。还有人认为“鞠躬”不是离合词,而是同义复合词。陈虹羽(2014)认为,“鞠躬”是并列结构的动词,“躬”表示“弯曲身体”,与“鞠”意义相近,把“鞠躬”归为“离合词”是一种语言的误用,是语法结构的错析③。针对这些观点,我们从语义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鞠躬”的使用情况。
有一点要明确,“鞠躬”是古汉语词,语义是从古汉语中延续发展来的,因此“鞠躬”要回到最初出现的时候来分析。“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概念,对于“鞠躬”而言,先有语义的发展,后才被归为“离合词”。因此应先分析语义,这种语义不应当是“鞠”和“躬”的现代语义,而应是“鞠躬”最初出现时的语义。前面提到,学界认为“鞠躬”是联合式,“鞠”是动词,语义弯曲,这是确定的。因此与动宾式的不同就是“躬”的语义及词性的不同。我们检索了“瀚典汉籍全文资料库”中的语料,同时参考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等前人研究成果,找出了“鞠躬”最早出现的语料,以及“躬”字从最初出现到成为近现代的语料。
二、“鞠躬”和“躬”
(一)“鞠躬”的起源
“鞠躬”是一个古汉语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4个义项:①恭敬谨慎貌;②弯腰曲体;③弯腰行礼;④“鞠躬尽瘁”的省语④。现在汉语中,“鞠躬”为“弯腰行礼”义,延续的是第3个义项,其他3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了。“鞠躬”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这一时期“鞠躬”同时出现的语料有5例,“鞠躬”表示弯曲身体,恭敬谨慎的样子。
(1)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仪礼·聘礼》)
(2)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论语·乡党》)
(3)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论语·乡党》)
(4)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论语·乡党》)
(5)宣云:“擎,执笏。跽,长跪。曲拳,鞠躬。”(《庄子集解》)
(二)“躬”字的语义
“鞠躬”出现的同一时期,先秦“躬”字单独出现的语料共有79例。“躬”有5个义项,分别是:
1.“躬”,身体,自身,名词。
(6)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周易·蒙》)
(7)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周易·蹇》)
(8)天之历数在汝躬。(《尚书·虞书》)
(9)知诱于外,不能反躬。(《礼记·乐记》)
(10)维躬是瘁,俾躬处休。(《毛诗·小雅》)
2.“躬”,亲自,用作副词。
(11)弗躬弗亲。(《毛诗·小雅》)
(12)文公躬擐甲胄。(《左传·成公传十三年》)
(13)亲皆没。己躬命之。(《仪礼·士昏礼》)
(14)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语·审问》)
3.“躬”,古玉器六瑞之一,为伯所执⑤。
(15)伯执躬圭。(《周礼·典瑞》)
4.“躬”,箭靶上下幅⑥。
(16)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仪礼·乡射礼》)
5.“躬”,穷迫,贫穷⑦。用作形容词。
(17)躬足以亡尔。(《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这些义项在先秦时期的语料中出现的次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义项自身,身体亲自古玉器箭靶上下幅穷迫,贫穷
出现次数5119621
所占比例65%24%8%2%1%
在古汉语中,“躬”是实词,“鞠躬”中“躬”的语义应包含于同一时期“躬”的义项之中。通过以上分析,先秦时期“躬”的词性有代词、名词、副词、形容词,不包括动词,“弯曲”的语义也没有出现。
《汉语大词典》中有一条例证:“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为其本?”(《管子·霸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