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的稻作文化内涵及其传承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历 史悠久,世代相传,它适合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是长期稻作活动的产物。该服饰以梳盘盘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裙、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适应水稻生产特别是弯腰劳作的需要并受到制约,是江南水乡地区稻植文化的体现。 一、服饰特征 梳盘盘头,即把头发全部挽于头顶,紧扎成结。在头上裹一块三角包头巾,一般用两种颜色的布相镶而成,中间用深色,角上用浅色或花布。 上衣的衣长、腰宽、袖口窄、袖底宽。青年妇女的上衣多用花布,中年的多用深浅士林布,一般是拼接衫,用两种花色布拼接缝制,色彩对比鲜明。 裤子多用蓝底白印花 布或白底蓝印花布制成,裤 子裆部宽大,裤裆用蓝或黑 色士林布拼接,脚管较小, 里面用花布或浅色布贴边。 腰部的裙服装束最具特色,分三个组成部分:裙、腰头和穿腰。 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一般是两幅布前后叠压做成,两侧多折裥,用丝线绣裥。 为方便劳作方便时,将前裙的摆角翻起,并左右分开塞进裙腰(状似燕尾),这样内侧贴有花边的裙上翻,使花边都显露在外,吴歌中曾有“作裙塞起燕子梢”之句。 卷膀 :小腿裹“卷膀”,上下用带扎紧,似绑腿。 下田劳动时穿草鞋,平时穿脚穿“扳趾头”或“猪拱头”鞋,其上多绣花,形制如木船,故又称船形绣花鞋。 二、对稻作生产的适应性 适应水稻生产特别是弯腰劳作的需要并受到制约,基于服装对身体保护功能的需求。于是包头、裙、束腰、拼接衫等应运而生。头戴包头防散发,腰束襡裙既护身防风又助力,袖口小避草刺虫侵,裤管短防湿水等。 1、窄袖大襟衫 :特点是衣长、腰宽、袖口窄而袖底宽。 上衣长,则弯腰时可直遮臀部,这样可预防腰背部给阳光灼伤或受寒风的侵袭 ; 腰和袖底的宽大,则有利于在劳作时十分方便地完成诸如下蹲、弯腰、挺身、扬臂等经常性的农活动作 ; 窄小的袖口 ,可防止田间的小虫杂草侵袭手臂,更可免除衣袖沾上泥浆之烦恼。 2、包头巾:裹着发团的部分采用深色布,四角则用浅色布或花布拼接 。 因经常要在烈日下作业,戴上一块包头巾,既可保护头部和后颈部不被阳光灼伤,又可在弯腰下水田劳作时裹住发团,不使往下掉落; 在每逢秋收稻谷脱粒时,包头巾可以防止飞溅的细碎谷粒和尘土弄脏头发; 用包头巾遮挡夏秋之交田头垄间飞舞的小虫,以免虫子粘住头发或进入双耳 。 3、束裙 :裙束在上衫外,下摆较宽大。 在水稻收割时,束住后衣摆,可以保暖。 束裙腰带系紧后可以助力; 遇到雷雨时,向上翻起遮雨。 4、卷膀 概因裤腿较短,小腿容易着凉,所以在小腿上裹一块梯形的包布,称为卷膀。下田劳作时,把下端解开,往上翻罩住裤腿。 三、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苏州农村中青年女子的穿着开始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苏州的水乡服饰必然会经过由实用性服饰向传统保留性服饰的转变。 现在保有这种穿衣习惯的妇女大都是老人,还有水乡工作的船娘、打连厢的表演者、腰鼓队员、民歌手等等,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也会穿着水乡服饰。 2005年,甪直镇制订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五年保护、发展规划》,开辟水乡妇女服饰文化实验基地,集研究、展示、培训、缝制、表演于一体 。 2006年,苏州甪直水乡服饰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甪直、胜浦建立了苏州水乡服饰博物馆。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作为江南水乡地区稻植文化的体现, 反映了江南吴地历代服饰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因地制宜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服饰,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巧妙结合。 * *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