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一、态度与品德的概述 1、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心理的内部状态,心理特征和倾向 通过学习形成,影响个体行为选择 态度 品德 区别 范围 范围大:包括他人的,本人的;劳动的,物品的,学习的;有道德规范的以及无道德规范的 只涉及道德规范 内化程度 从轻微不稳定到高度评价稳定: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 内化到高级水平的态度,且成为性格的稳定态度 共同点 都是一种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 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方面因素组成。 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 行为的准备状态 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 对态度对象的评价观念和信念 适应、表现、防御 条件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品德: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有稳定性、个别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二、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学生社会化过程,通过社会认知实现(观察学习) 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包括以下四部分: 观察;储存; 模仿; 强化(直接、间接、自我)。 影响因素: 内因---观察者本人、观察者预期的行为后果、 预定目标、自我效能感 外因---示范者、被观察行为的后果、 结果:引导注意力;调整已有的行为、改变抑制、获得新行为和新态度、引发情绪 * 2、态度与品德的改变过程: 顺从;认同;内化 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心理条件 (1)认知失调 (2)认知不平衡 (3)智力和受教育水平 (4)道德认知水平 认知失调(费斯廷格) 产生原因:态度的认知因素可以分成若干个基本元素,它们之间有的是协调的,有的则可能是不协调的。当个体发现自己所持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元素不协调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内心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觉。 一般来讲,认知失调主要来源于四种情况。 第一,个体观念上的逻辑不一致, 第二,个体行为与社会风气不一致, 第三,个人一贯行为与特殊行为的不一致, 第四,新出现的事物与个人已有经验不一致, * 认知不平衡(海德 P - O - X 模型) 平衡的认知引起一种令人愉悦的满意状态;若认知不平衡则有向认知平衡转化的趋势。 强调认知结构中评价因素与情感因素一致性在维持认知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要素有:认知者 P,第三者 O,认知对象 X。3 个要素之间的关系:P 与 O 之间的感情关系;P 与 X,O 与 X 之间的所属、所有等关系。 2 种关系构成认知者 P 的认知系统。 按“费力最小原则”将其认知结构向着平衡方向转变 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 海德假定了 8 种认知状态,其中有 4 种均衡状态和 4 种不均衡状态,如图示: 按“费力最小原则”将其认知结构向着平衡方向转变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思想: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 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1)自我中心主义(2~5岁):往往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2)权威阶段(6~8岁):绝对地顺从权威。 (3)可逆阶段(8~10岁):开始认识到规则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同意,规则也可以修改。 (4)公正阶段(11~12岁):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海因兹的故事 一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这种药成本很高,而药剂师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索价2000元。她的丈夫四处借钱,也只凑够药费的一半,他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帐,以挽救他妻子的性命,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他走投无路,就撬开药店的们偷了这种药。他这样做对吗?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他们服从权威的规则只是为了免遭惩罚。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或工具性取向: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