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31PPT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 ——孙中山 “科举制是统治者愚民的产物” “科举是一试定终身” “科举造成中国教育的衰败”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潮州牌坊街之林大钦状元坊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在科举制考试的年代,一位考生在试卷中把“昧昧我思之”,错写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官阅卷,提笔写下评语“哥哥你错了”。成为一时笑谈。 李鸿章的一远亲参加考试,无奈腹中点无墨水,希望考官给予照顾,便在试卷上写“我是李中堂的亲妻(戚)”。考官阅卷写下“你是李中堂的亲妻,我不敢娶(取)。” 一、背景: 科举制创立前,做官必须同时具备: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没资格到中央和地方担任官职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朝廷无实权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高第良将怯如鸡 ----民谚 二、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 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 开殿试 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 科举制的完善 进士科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明经科则注重考核儒家经义,内容以几部儒家经典为主,也分三场考试。第一场为“帖经”,第二场为口试,第三场为时务策。进士、明经通过上述三场考试,即可以“及第”,也即考中,从此便可进入仕途。进士及第称“登龙门”,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除进士、明经科外,唐朝科举尚有明法、明字、明算、三史科、开元礼科等,分别考试法律、文字、数学、历史、礼制等。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 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 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完善 创立 对科举制的贡献 皇帝 阶段 分科考试 隋炀帝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大国学规模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开创殿试、武举 袁世凯 张之洞 陈子昂 王维 张九龄 王昌龄 岑参 柳宗元 韩 愈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蔡元培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课件《金与南宋的对峙》 (共49张PPT).pptx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盛唐气象(课件) (共34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课件 (共37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件(27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31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59张PPT).pptx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29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30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课件(共25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课件(20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