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无绍不成衙的现象及成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清代无绍不成衙的现象及成因

浅析清代“无绍不成衙”的现象及成因 ——从师爷心态角度分析 竹幸亮 【摘 要】绍兴师爷作为清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形成的“无绍不成衙”这一特殊的人文现象更是值得我们研究。该文从通过对无绍不成衙的含义、现象的理解,结合当时的现实状况,从绍兴师爷的心态角度入手,阐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无绍不成衙 绍兴师爷 心态 On the phenomenon and the reason of “wu shao bu cheng ya ” in qing dynasty ——Analysis from the state of shiye‘s mind Zhu-xingliang The Humanities Colleg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Zhejiang,316004 Abstract:Shaoxingshiy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The formation of the wu shao bu cheng ya this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is worth studying.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doption of the wu shao bu cheng ya mea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with the realities of the time, attitude angles from Shaoxingshiye,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wu shao bu cheng ya. Shaoxingshiye. attitude 一、无绍不成衙的含义 师爷作为一种非官非民却常年在行政机构、军队里面帮助军政主官处理政务、军务、各类文书,但又没有任何的官职、品级,只是军政主官私人聘请作为幕僚的一个特殊群体。清代绍兴多出师爷,名气越来愈大,渐渐有了“绍兴师爷”这一称号。 师爷头上冠以“绍兴”两字,“绍兴”是指绍兴府,下辖山阴、会稽、上虞、萧山、嵊县、新昌、诸暨、余姚八县,出于两种原因:一示地域差别。明、清时徽州亦多出师爷;二因“操是业者之类皆绍人也”,即绍兴八邑之人为多。据资料记载,绍兴有有名的师爷150余人,山阴徐渭,会稽沈文奎,萧山汪辉祖,诸暨骆彪,嵊县张益;均为饮誉大江南北之名师爷。而绍兴府县县出师爷,据不完全统计,山阴、会稽两县约出师爷2000余名。顾炎武《日知录》称:“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故有“无绍不成衙”之谚。 从《绍兴县志》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绍兴的山阴、会稽两县在历史上就出了2000余名师爷,加上其余六县,可想而知师爷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这么多师爷组成的团体,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衙门里,官员身边,可想而知,“无绍不成衙”是很有道理的。 师爷之前加上“绍兴”两字,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绍兴地区的师爷思维敏捷,处事圆滑,精明能干。能得到当时行业的认可,才能被冠以“绍兴师爷”这一称号。 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中有《田文镜之幕客》一节,记载田文鏡在雍正朝,為河東總督,得君之專,與李敏達、鄂文端為鼎足,一時大臣,無與倫比。世傳其幕客鄔某事,頗奇特,因撮記之。鄔某者,紹興人,習法家言,人稱之為鄔先生。文鏡之開府河東也,羅而致之幕下。鄔先生謂文鏡曰:「公欲為名督撫耶,抑僅為尋常督撫耶?」文鏡曰:「必為名督撫。」曰:「然則任我為之,公無掣我肘可耳。」文鏡問將何為?曰:「吾將為公草一疏上奏,疏中一字不能令公見,此疏上,公事成矣,能相信否?」文鏡知其可恃也,許之。則疏稿已夙具,因署文鏡名,上之。蓋參隆科多之疏也。隆科多為世宗元舅,頗有機干,世宗之獲當璧,隆科多與有力焉。既而恃功不法,驕恣日甚,上頗苦之,而中外大臣,無一敢言其罪者。鄔先生固早窺知上意,故敢行之不疑。疏上,隆科多果獲罪,而文鏡寵遇日隆。已而文镜以事与邬先生龃龉,渐不用其言,邬先生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不得已,使人求邬先生所在,以重币聘之返。 邬思道是田文镜的幕宾,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绍兴师爷邬思道对官场的把握,官员离开了师爷不能得到很好的辅助,无人可以帮助其出谋划策。清代科举选拔官员主要是靠八股文取士,然而八股文对于具体的行政可以说是瓜葛不大,这样就造成一群不知道朝廷律例、朝廷惯例的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