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成化高中.ppt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成化高中.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成化高中

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 湖北12 岁的聂利 把蜜蜂翅膀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或者剪去蜜蜂翅膀,结果表明: 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 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上述材料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C 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 ) 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 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 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 5.(09深圳一模2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7.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 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B [2009年广东高考文基16]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1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