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docVIP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现发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平台,我充分利用人教版中的“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和“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能力      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科学家牛顿正是凭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人们司空见惯的“苹果落地”这一现象提问,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中学生正是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阶段,有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心理基础。从本质上讲,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注意,以及为弄清它们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是潜在的创造力。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这一课时,我首先借助于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几幅天安门、蝴蝶、飞机等图片,并请学生指出这些画面的共同的结构特征,引出主题“对称”。接下来我追问:飞机为什么要左右对称呢?学生的回答,道出了“对称”体现出的物体的力度和占空间位置的均衡的特征,揭示了“对称”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均衡”是人类从自然界和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轴对称”显然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而且有趣的课题。这样仅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观察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观察中深深理解、牢固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创造发明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于思考,不会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从数学中定义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定理、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有哪些变化?如何应用?等等。这些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悬念,以便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   在人教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性问题,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其次,播放一组幻灯片: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直尺的两边;③练习本的横格线。接着,我进一步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然后我向学生出示: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最后,我启发提出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心,引导学生立体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训练并不是要求每一题都有多种解法,但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不同问题。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习惯找寻不同的问题,增强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根据所提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以旧带新、操作演示、比较讨论、观察发现、启发诱导、自学等教学方法进行释疑。随着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求异策略。根据问题的类型,分别运用发散求异、逆向求异、对比求异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人教版“多边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如按书本上的教学常规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画对角线,数一数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把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加,就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然后找出“边数”与“分成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为“个数=边数-2”,即(n-2),最后归纳出求内角和的公式(n-2)×180°。为了训练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先根据课本提示,讨论出两种不同方案,然后分成两大组进行检验,在讨论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都通过小组讨论而解决了。最后我引导学生一起归纳:从中心分割法、边上任意一点分割法中,与原来的方法比较有何相同点,又有何不同?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回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敢于质疑,提出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