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与预防措施.docVIP

浅探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与预防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探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与预防措施

浅探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与比例也呈增长趋势。贫困生有着来自经济、生活、就业等各方面更大的压力,更容易引发心理异常。高校及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内心和谐,积极探索使其心理和谐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心理和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校贫困生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在经济为主的压力引发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特困生心理压力更大,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及自卑感等方面均有可能表现出异常,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趋严重。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不和谐因素      地域差别、城乡差别、阶层分化、贫富悬殊等因素造成了人的经济状况的差别,来自欠发达地区或者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承受较大经济压力,心理一直笼罩着阴影,经济上的重负造成心理上的“贫困”。[1]   (一)经济上的自尊受挫心理   大学阶段正是自尊感非常强也容易受挫的时期,学费和日常开销使很多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为筹集学费而四处奔波,入学后不能及时交纳学费,都会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有些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选择课余打工,敏感的心灵会时时感受到他人歧视的目光。   (二)学习上的焦虑无助心理   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学习和勤工俭学在时间上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刻苦努力以求独立完成学业与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自身的拼搏得以解决存在矛盾,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形成茫然和内疚心理。   (三)处事上的偏执嫉妒心理   在贫困的压力下,部分贫困生期望以突出的表现补偿被人轻视的心理,但在一些评比中一旦不如意,便往往认为是参与评选的老师或学生的偏见对自己造成不利。就业时实行的“双向选择”,贫困生看到某些不公正的用人机制,会悲观、抑郁甚至走向极端。在遇到困难时,贫困生往往不从自身查找原因,而把问题归因于社会的不公正,对周??的人和事异常敏感,而且怨恨家庭,怨恨父母无能,进而发展到对社会充满仇视心理。[2]   (四)交往上的退缩孤僻心理   贫困生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但在生活习惯和语言沟通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和别人交往时不敢敞开心扉,极少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离群索居,结果变得越来越孤独,采取“自我封闭”,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的交往圈子越来越小,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处理问题偏执,易浮躁激动喜怒无常,给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五)就业上的迷茫抑郁心理   贫困生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但一方面,因期望值过高或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解决。于是少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感到前途迷茫或抑郁、消沉、颓废,对一切都失去信心和兴趣。[3]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的成因复杂,绝不仅仅是经济原因,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人心理因素   1.个体性格缺陷。贫困生的早期生活经历相对单一,社会经验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易用不正确的心态观察社会,一切以自我意志为标准,遇好则喜,遇差则恼,容易产生偏激思想和情绪,形成心胸狭窄、孤僻封闭、自卑忧郁、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不完整的性格。   2.适应能力较差。一些贫困生依赖性很强、自立意识弱、角色固着,不能根据环境、场合和对象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角色心理和行为,无法迅速融入一个崭新的环境,接受新的社会文化,改变一些个人习惯。当长时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时,他们就会出现逃避、退缩、自闭现象和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法继续学业。   3.思想成熟度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从未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贫困生往往因为自身缺乏正确的识辩能力,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容易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贫困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调节,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心理认识,进而心灵扭曲。   4.情绪发展不稳。大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往往情绪波动较大,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容易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压抑、嫉妒、自卑等负性情绪。部分贫困生因经济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由于这种心理的矛盾性,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1.家庭贫困带来的压力。心理认知治疗理论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和行为障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