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DIC的预防、诊断和处理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科DIC的预防、诊断和处理研究报告.ppt

产科DIC的预防 诊断和处理 ;一、正常凝血机制 主要依靠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的功能和血浆凝血因子来完成。分为四个阶段: 1、原发性止血栓形成: 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收缩→血小板沉积、粘附及聚集→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形成血小板栓。;2、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物质基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Ⅱ、Ⅶ、Ⅸ、 Ⅹ 诸因子的生物活性受维生素K的影响→具有 蛋白水解能力。 酶 (2)接触系统因子——Ⅺ、Ⅻ因子及前激肽释放 酶——参与接触期激活反应。 (3)触媒因子→XIII因子、→转换酶→使纤维蛋 白单聚体变成多聚体。 类 (4) 辅因子:Ⅴ、XIII因子、高分子量激肽原、 纤 维蛋白原(因子Ⅰ)及组织因子(因子 Ⅱ)。;血液凝固过程学说: 主张瀑布学说 内源性? 途径 Xa+Va+Ca+→形成凝血酶原转化复合物→凝血酶原变成凝 外源性 血酶(蛋白水解酶)→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单体 多聚体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3、血液凝固自然抑制物的作用:维持血液的 液体状态与流动。 血液凝固自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及肝素。 (1)抗凝血酶Ⅲ(AT—Ⅲ): 与凝血酶、Ⅸa、Ⅹa、Ⅺa、Ⅻa因子结合,使 其灭活。正常值250mg/L。 (2)蛋白C: 糖蛋白、酶原。内皮细胞表面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快速地活化蛋白C→灭活Va及Ⅻa。;(3)肝素:肝素为一硫酸粘多糖,半 衰期为1~2h,4~6h在体内 灭活,国内产肝素为高分子 量肝素,其抗凝作用主要靠 AT—Ⅲ的结合,阻止凝血因 子活化,阻止凝血酶的生成。 凝血 抑制凝血系统 ;4、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去除纤维蛋白凝 块的作用。 主要成分:纤溶酶原,a2抗纤溶酶,组织纤溶 酶原活化物(TPA)和纤维蛋白降 解产物(FDP)。 子宫肌层及内皮细胞→产TPA??与纤维蛋白结合→使纤溶酶原→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胶→FDP→抑制纤溶蛋白单体聚合,抑制凝血酶,干扰和抑制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影响凝血过程。 ;二、正常妊娠期凝血机制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Ⅱ、Ⅶ、Ⅸ、Ⅹ因子↑,Ⅵ、Ⅷ因子↓,凝血酶原无变化。 血小板:随妊娠进展血小板逐渐下降,推测妊娠期 血小板有不断破坏的情形,孕晚期更加严 重,提出正常妊娠时有慢性血管内凝血过 程。 AT—Ⅲ:孕早期↓,孕中、晚期恢复 FDP:FDP↑;;→在微循环内发生DIC→高凝血期→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纤溶亢进期→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微血栓形成,组织局灶性、出血性及梗死性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型:败血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妊 娠合并重症肝炎等病因引起的DIC。 亚急性:过期流产和死胎。 慢性型:重度子痫前期,当病情加剧,可转 变化急性型。 ;四、产科DIC的诊断 1、产科DIC诱因的基本疾病:羊水栓塞、胎盘 早剥、前置胎盘、死胎、重度子痫前期、 产后大出血、严重感染。 2、临床表现典型的四大症状: (1)多发性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创面出 血、血尿、便血、咯血等。 ; (2)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循环衰竭:休克、与 出血量不可成正比。(神志模糊、嗜睡、 昏迷)。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体征:皮下栓塞坏死, 早期出现的脑、肺(呼吸困难、咯血、呼 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出 血)、肝(黄疸、肝衰)、肾功能不全 (少尿、无尿、血尿),席汉氏综合征。;(4)微血管病性溶血:红细胞破坏, 出现盔形or是星形细胞、黄疸。 (5)抗凝治疗有效。;3、实验室诊断: 阳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