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宗教之路讲解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伦理学的宗教之路讲解材料.ppt

第二章 伦理学的宗教之路 目录 一、道德的宗教拯救 1.古代宗教道德观念 2.中世纪基督教伦理 3.近代宗教的道德化 4.伦理的现代宗教拯救 二、伦理对宗教的反抗 1.理性的反抗 2.非理性的反抗 三、信仰:宗教与伦理的契合点 1.宗教伦理何以可能 2.信仰的特征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1.古代宗教道德观念 精神的沉静和灵魂的永生是奥尔弗斯教育向往的境界。奥尔弗斯教以一种禁欲的苦行主义代替了狄奥尼索斯的纵欲的享乐主义。奥尔弗斯教对西方伦理学的影响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精神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念。这种观认为,肉体是灵魂的枷锁,是罪恶的源泉。 西方第一个公开宣扬唯灵主义神学并因此而成为新宗教福音的殉道者的人是苏格拉底。 b. 斯多葛派后期代表爱比克泰德认为,智慧、知识还有健全的理性就是上帝的本质,而善的本质就在对上帝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当中。斯多葛派一种内在的道德生活,即灵魂对上帝的专注和虔诚。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c. 斐洛提出了基督教教义的基本思想——“道就是上帝”,“道成肉身”——的理论雏形。他认为,上帝(神)的超验的存在物,它超乎世界之上。 d. 普罗提诺提出,一切都从太一派生出来,太一是绝对的一,它超乎一切之上,超越一切界限和规定,也就是神。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2.中世纪基督教伦理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上半叶,有三个方向:过去的原罪,现在的救赎,未来的希望。 原罪说是基督教论理的理论前提。原罪说的道德含义是:其一,罪恶是人生的一个基本方面。其二,审辨善恶是上帝的最高智慧,人没有能力审辨善恶。原罪是救赎的前提,救赎是原罪的必然。 救赎说的道德含义是:其一,受苦是人生的一个基本方面,我们必须欣沉赏受苦。痛苦是惩罚,但对接受这一惩罚的人来说,它也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其二,寻求道德的善,避免道德的恶,不能没有上帝的救助。有罪的人类并不能自救,唯有上帝才能把人类从这罪恶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耶稣的名言“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体现了基督教的唯灵主义和超越精神。基督教的精神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提出“七主德”:信仰、仁爱、希望、节制、审慎、公正、坚毅。尽心尽意的爱上帝,就是要执著于彼岸,轻视世俗的物质生活,潜心精神修养。 道德上的善恶完全取决于人的内心信念,而动机又由是否有信仰决定,不计利害的信仰是真正的道德。信仰在道德中起决定作用。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3.近代宗教的道德化 康德在自由、灵魂不朽之外,提出了上帝存在的“公设”。第三个公设指至善的第二个要素——与道德性相一致的幸福的可能性上。在《试评一切天启》中,费希特从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出发,阐述了批判哲学提出了上帝概念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假定一个至圣与至福的上帝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上帝是全知的,因为上帝既了解支配感性世界的自然规律,也了解支配超感性世界的道德规律。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康德认为对人的最大的误解莫过于把人的本性理解为一种自然而然或自然天生的素质,排除了自由意志的本源地位。功劳在于把自由原则提升为绝对原则,不再借助于上帝来论证人的自由,而是反过来,将上帝作为一个假设由人的自由中合理推导出来。 费希特认为,上帝概念是基于有限理性存在物的高级欲求能力的,这种能力本身就是合乎理性的。他指出,希求公正是我们的高级欲求能力,上帝颁布的不徇私情的理性命令要求我们在现实的世界里实现公正的概念。 他说:“将上帝看作为我们之内的道德规律为依据的立法者的观念,是基于我们的东西的外化,是基于一种主观东西之转化为我们之外的存在物,并且就宗教须用以规定意志而言,这种外化是宗教的真正本原。” 一、 道德的宗教拯救 4.道德的现代宗教拯救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冲动,本质就是痛苦。 基尔凯郭尔认为,人生道路有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审判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道德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阶段,这阶段的人已经成为摆脱了一切孤独的“存在”,是唯独面对着上帝的“罪人”。 马里坦看来,绝对的幸福不是理性哲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基督教信仰的问题。理性不能带来永恒的幸福,基督教能给人带来绝对的幸福。 二、伦理对宗教的反抗 站在理性的角度看,认为宗教的信仰与理性相对立;站在非理性的角度看,认为宗教不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意志的信仰。因此不可靠。 1.理性的反抗 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反对宗教神学,采取的是泛神论形式,他认为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神中,万物都是神式,没有神就不能有任何东西存在。 b) 梅叶作为一名神父内心却并不信仰上帝和宗教。伏尔泰以理性的名义宣布了迷信时代的结束。狄德罗否定了上帝对道德的意义:“在首先世界范围内统治着的无秩序就把全部的天意化为乌有了。” 二、伦理对宗教的反抗 c)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