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第3节双向HFC的国际标准与组网方式(摘要)
第4章第3节(摘要) 双向HFC的国际标准和组网方式 陈 柏 年 浙江传媒学院 一、CM接入技术标准 (一)DOCSIS标准简介 1、DOCSIS标准由来 CMTS:线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头端系统 CM: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 :电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的英文缩写,是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上传输数据接口协议的国际标准,编号为J.112。 Cable lab:美国有线电视实验室,代表 MCNS, 开发并管理DOCSIS标准 MCNS:多媒体Cable 网络系统, 主要包括北美有线电视运营商及一些设备供应商 DOCSIS系统参考结构模型 (二)DOCSIS四个版本 DOCSIS 1.0:1997年12月推出,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数据服务;定义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的系统框架、射频接口、系统网络侧接口、系统用户侧接口、数据安全接口、网络管理接口等规范,实现了系统前端、终端、服务管理系统的设备兼容,极大地促进了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的发展。 DOCSIS 1.1:1999年3月推出,功能是在1.0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提供VoIP 和递升数据服务的使用;增加了DOCSIS协议链路层的带宽保障机制等功能,使得有线电视宽带接入在共享带宽机制下,具备提供高速数据、电话等多业务服务能力。 DOCSIS四个版本 DOCSIS 2.0:2001年12月推出,功能是提供A-TDMA先进的物理层调制和S-CDMA多址访问技术,改进了上行通道物理层;使得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的带宽、特别是回传带宽大为增加,使得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电话等对称性业务能力大大加强, DOCSIS 3.0:2006年2月推出,功能是提供了信道绑定,IPv6,L2VPN,TDM仿真等。强化了安全和运营支撑等,使得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媒体业务、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在信道、媒体流各式上统一起来,提高了宽带接入带宽,达到千兆级水平,同时,促进了数字媒体设备与宽带接入设备的融合,降低了网络的带宽成本。 DOCSIS 3.0主要特点 (1)信道捆绑(Channel Bonding):下行速率可以达到200Mbps以上,上行速率可以达到120Mbps以上。 (2)上下行频率物理范围有所扩展:下行频率从750MHz可扩展到1GHz,上行频率范围从5-65 MHz可扩展为5-85 MHz。 (3)兼容性:3.0网络同样可以向下兼容使用2.0,1.1,1.0的Cable Modem,3.0的Cable Modem也可以在非3.0的网络环境中使用。 (4)其它改进:增强安全保障,支持IPv6,增强的IP组播,管理扩展。 二、DOCSIS的基本框架 Euro DOCSIS (1)RF系统框图 (2)Euro DOCISIS下 行 特 性 频道带宽: 8MHz 频率范围:108 到 862MHz 网络阻抗:75 Ohms 传输方式:以恒定载波传输 典型的载噪比: 50dB 调制方式:64QAM 256QAM 符号速率: 6.952MSym/Sec频道 四、HFC网络的协议栈 DOCSIS协议模型的说明 1、CMTS和CM是作为IP协议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处理的主机来运行的。 2、协议堆栈从下到上,构成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3、在网络传输接口上,仅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LLC子层:屏蔽MAC子层的不同实现,形成统一的界面向网络层提供服务。 链路安全子层:在MAC子层和LLC子层之间提供对上层数据的加密功能,用以保护用户数据不受恶意侵害。 MAC子层:负责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主要是数据封装和介质传输管理。 物理层PHY 只存在于下行方向的传输会聚TC子层 :将上层协议的MAC帧封装成188字节的MPEG- 2 帧格式,使其能与其它业务的MPEG 流复接起来并在同一载波上传输。 物理媒质相关PMD子层 :规定上/下行信道的参数、CMTS和CM的传输规则和互操作性,负责HFC 网上数据的调制和解调。 五、HFC光链路组网方式 (一)共享回传组网方式 (1)来自反向光接收机的四路信号先混合,然后经分配与CMTS的四个上行端口连接; (2)复用方式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 (3)各路的回传噪声产生会聚; (4)各路的回传可负荷分担。 共享回传组网方式 (二)独立回传组网方式 (1)来自反向光接收机的四路信号不混合,分别与CMTS的四个上行端口连接,所有上行通道必须工作在同一频率; (2)复用方式是空间复用+时分复用; (3)各路的回传噪声不产生会聚; (4)各路回传无法进行负荷分担。 独立回传组网方式 六、上行传输通道规划参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