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doc

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中关村,古老而又现代,它的发展历程漫长而又短暂。据专家考证,新石器晚期,这里便有人类活动。到了汉代形成农业聚落。明代寺庙颇多,使这一地区形成寺庙聚落。清晚期到民国,为这里注入了文化教育元素,1911年办起了清华学堂,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25年燕京大学迁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投入大量资金把这里建成科研教育基地。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称北京大学,校址定于海淀勺园一带;1953年底,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中关村建起办公楼,这栋楼成为科学城振翅冲霄的起飞点。从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纷至沓来。到20世纪80年代,中关村地区已有30多所高等院校,130多家科研机构。学科专业几乎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领域。中关村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科技教育文化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中关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12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经过短暂的30年历程,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地区快速崛起。中关村的崛起不仅在优化北京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高人生活水平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引领和推动全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起了排头兵的作用。而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已走向世界,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形成   (一)海淀区发展战略调整与百余家科技企业的兴起   中共海淀区委、区政府在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海淀区的科技、文化、经济的特点,意识到海淀区处于北京市上风上水的地理位置,不宜发展污染环境的工业;同时又处于高校、科研单位最集中的地区,可以发挥优势,发展科技企业。1980年10月中共海淀区第三次代表大会、1981年1月海淀区七届一次人代会都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淀区的科技、教育优势。与此同时,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科教人员也在酝酿怎样把多年沉淀的科研成果变成生产力。   1981年10月23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宣布成立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尝试把在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技术扩散区看到的技术扩散模式移植到中国。服务部实行“不要国家编制,不要国家投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简称“两不三自”)的原则。内部分工、管理按照公司模式运作。这是中关村乃至北京市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服务部成立后,承接了难度较高的长脉冲电源、高压火花间隙性开关、激光仪器等项目;协助海淀区劳动服务公司知青社建立了4个集体企业;承接了海淀锅炉厂技术设计改造工程;与海淀区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电子技术、科学仪器设备、电子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培训班。服务部的成立冲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科研体制,打破了中科院的平静,引起了一场风波,很多人认为服务部在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担心“搞乱了科技人员的思想”。对科研人员办企业的做法提出质疑。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胡耀邦等领导人对陈春先的做法给予肯定,认为这样做“可能走出一条新路子,一方面较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另一方面多了一条渠道,使科技人员为四化作贡献”,并责成中央科技领导小组“研究出方针政策来”。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的创业者们决心不辜负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鼓励,再走出一步。3个月后,陈春先在中共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与海淀区工业公司签订协议,由工业公司提供工作场地,同时借款10万元作为开办经费,在中关村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北京市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夏所”)。华夏所列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对外有经营自主权。华夏所成立一年时间,完成了15项国家计划外的技术项目开发,并有了技工贸一体化的雏形。   服务部的创建特别是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批示在中关村引起了强烈反响,点燃了科技人员的创业激情,并与中共海淀区委、区政府要发挥优势、振兴经济的思路相融合。   1982年8月,在海淀区区联社的支持下,王洪德与7名科技人员创办了北京京海计算机机房技术开发公司。1983年10月,海淀区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创办了“科海新技术联合开发中心”(简称科海)。1984年5月16日,在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贾春旺的支持下,中科院几位科技人员与四季青乡联合创办了四通公司。1984年11月,海淀区新型产业联合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科学仪器厂各投资100万元组建了北京信通公司。这四家公司在中关村地区新技术企业中有一定代表性,其技工贸总收入占中关村电子一条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