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女职业角色面面观从传统到现代
第六講 中國婦女職業角色面面觀─從傳統到現代
一 問題意識
筆者在〈宋代婦女的財產權〉一文中指出一種現象:未嫁親女在家產的取得上有不少管道,尤其南宋還明白規定「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島田正郎氏推論這是因為華中華南一代對女子勞動力的需求較之華北地區有更迫切的需要所致。以此推論,女子的財產權和家庭經濟生活上的需求有密切關係,但在自律令上看,不管北宋或南宋均規定「妻財應由夫作主」(離婚及寡婦再嫁為另一問題,暫不討論),即使貴為人母也只有保管權而已,那麼上面的推論是否適用已婚婦女是值得懷疑的?另外,婦女即便在家庭經濟的收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獨立自主的謀生能力,其社會地位是否能相對提升呢?以古觀今,台灣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44.89%,(美國56%、日本51%、瑞典80%)比男性的勞參率低了30%。這些婦女的求職態度及社會是否給她們充足的機會與平等的地位,應是急需探討的問題。
二 傳統婦女的職業類別所反映的婦女社會地位─以宋、元、明為例
中國歷代在農業經濟上的普遍問題幾多源於人地不均的問題,姑不論富家巨室利用勢力兼併土地,使不少農民無田可耕,淪為佃農,即使是擁有自耕地的小地主,也因為繁重的賦稅而疲於奔命。在宋代,除了夏秋兩季計畝徵收的土地稅之外,另外又有六項附加稅與四項雜稅,造成「終民所入,且不足以供兩稅」的情況。因此在農家勞動力方面,可說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投入農業生產行列,但是農家在農忙季節付出大量而辛苦的勞力,生產所得甚至不足供一年生活所需,便必須在農閒季節從事其他的工作,以彌補收入的不足。在這種情情下,婦女對家庭經濟生產活動的直接參與便格外重要。
而在公元十五世紀之後,歐洲開拓新航路,歐洲與東方的貿易繞道好望角,不須再假途中東;歐洲人到達新大陸,奪取新大陸的資源,又將美洲白銀,直接由中美阿可普科載運東方,換取東方產品,送回歐洲,博取厚利。新航路與新大路的發現,今日回顧,正如華勒斯坦說,當是世界經濟網絡成形的轉捩點。世界各處的經濟形態,都因此而有重大變化。在此時,中國接受了大量白銀流入,刺激外銷商品的生產。東方產品絲綢、瓷器、機器、茶葉,都有巨大的外銷市場。流入中國的白銀代替「寶鈔」,成為市場通貨,東南市場經濟十分活躍,經濟成長持續二百餘年。而且,明代稅基還是田賦傜役及若干特稅(如礦稅),政府收斂財富的管道,還未有制度進入商業活動。於是東南地區的小老百姓,普遍分沾了市場經濟的好處。這一時期中國又開始引進玉米、蕃薯、棉花…等農產品,百姓日常衣食資源,多了供應,家給戶足,而且物價也未大漲。東南殷實富足,超邁前代。
(一)產業類
1.農林漁牧
2.手工業:養蠶、絲織、棉織、縫紉、刺繡、陶瓷器描畫
陶瓷與織造向由官方控管,但在十六、十七世紀之後,逐漸轉為商品性的生產,這與官府的需要量及官工場的供給量有密切關係,如絲織品和陶瓷器,官府的需要量日增,但織染局和御廠的供給量卻因勞動力不足、物料改折、管理不善等因素,而日漸減少,官府需要的絲織品、陶瓷器乃需由民間領織、搭燒,若法令鬆弛,這些生產品乃很有可能轉為商品流入民間。在供給與需求的相互刺激之下,投入手工業的生產製造乃不失為一極便捷的謀生方式。尤其十六、七世紀之後的紡織業有許多生產技術繼承宋、元,並進一步發展,因為各種生產工具的改良,在操作上更方便、省力、生產效率也提高。據《天工開物》所載:「紡苧紗能者用腳車,一女工併敵三工。」因此更增加了婦女獨立作業的可能。《古今圖書集成》卷六九六〈職方典?松江府風俗考〉載:
紡織不止鄉落,雖城中亦然。里嫗晨抱砂入市,易木棉以歸,明旦復抱紗以出,無頃刻間,織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頁682中)
又光緒《平湖縣志》卷二〈地理?風俗〉亦載:
比戶勤紡織,婦女難(下缺四點火)詣夜作,成紗布,侵夜入市,易棉花以歸。(頁51下)
另外《履園叢話》載:
余族人有名焜者,住居無錫城北門外,以數百金開棉花莊,換布以為生理。鄰居有女子,年可十三、四,嬌豔絕人,常以布來換棉花。…此乾隆初年事。
可知,無論鄉村或城市,小民早上抱紗或布至市場交易棉花,回家後通宵達旦紡織,第二天又抱紗或布到市場易棉。
3.論件計酬式或日傭制之傭工:紡織、洗衣、炊爨、掃除、樁穀。
雇庸制在經濟繁榮的宋代相當盛行,無論官府和雇、招募工匠或私人招僱均不一而足,報酬方式可分論件計酬、日傭、月傭及契約式傭工,工作內容又相當多樣化,幾乎每一種行業均有婦女側身其間。而在十六、七世紀,在商品生產愈益發展下,商人為了獲得更多利潤,乃將資本投入手工業生產,因此除了前述所提婦女可以用製成品交換商人所掌握的原料外,也可以受雇於商人為其從事手工製品的生產工作,《古今圖書集成》卷六九六〈職方典?松江府風俗考〉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