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认知疗法的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认知疗法的比较

两种认知行为疗法的比较 ——试论理情疗法与现实疗法的异同 【摘要】在心里咨询的历史舞台上,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先后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世纪70年代,伴随着认知治疗家的成功以及行为治疗家的观念转变,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了心理咨询领域又一个新的理论取向。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流派众多,在理论、操作上各有侧重。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理论基础、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对该流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情疗法与现实疗法做一个比较。 【关键词】理情疗法 现实疗法 1.引言 追溯心里咨询的历史,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先后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本世纪60年代随着艾利斯“理性疗法”在心理治疗圈内的影响逐渐增大,尤其是认知治疗家贝克从认知入手治疗抑郁症获得相当大的成功,使得认知治疗逐渐获得承认和重视。此外,行为治疗家于60年代以后开始把认知也看作行为的一部分,并认为也可以以学习的方式加以矫正。这样的两股力量逐渐合流,为本世纪70年代以后认知行为疗法成为心理治疗的又一新的理论取向奠定了基础[1]。 同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不同的是,认知行为取向并不由一人创造,也没有一个统一、 共同的概念体系,而是由许多人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出各自的体系。随着这些体系得成熟,人们发现它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取向,才从认识上将它们集合在一起[1]。因此,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流派众多,在理论、操作上各有侧重。而在这个体系中,属艾利斯的“理情疗法”与格拉瑟的“现实疗法”最有代表性,并且在我国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于是,在阐述了认知行为取向的主要观点,并对理情疗法与现实疗法的主要观点简单介绍后,将试图从这两种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对其做一比较。 2.认知行为取向的主要观点[2]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等。认知行为疗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由贝克(A.T.Beck) 提出。该疗法有两种基本假设:一是人们的思想和信念对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有作用;二是通过改变人的信念、态度或思维,便能改变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简单的说,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决定了其心境和行为;治疗通过纠正和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继而使个体产生情感及行为的变化,达到改善个体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 3.两种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观点 3.1艾利斯理情疗法的主要观点 理情疗法强调认知、行动并重,理性、经验并存,强调了人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的统一性。艾利斯坚信,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他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人变得抑郁、焦虑、伤心,是因为错误的理由和对非理性想法的过分依赖。他认为,人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虽然有着相当的思考能力,但思考用于自身问题时,则多表现出损己害己的倾向[3]。不可否认的是人在表现出自毁倾向的时候也有着自救的能力。于是,通过劝导干预,调整认知,改变当事人不合理信念系统,才能实现情绪和行为的改善,实现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统一。 3.2格拉瑟现实疗法的主要观点 现实疗法以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我们决定要做的每件事情,包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法左右我们的喜怒哀乐,只能传递给我们信息;我们也不能控制别人,只能向别人传递信息。而信息本身是不会让一个人做什么或感觉到什么。信息传送到大脑,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转化为行动和思维[4]。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认知来选择行为和思想,进而间接决定自己的感觉和生理反应。于是,通过影响当事人的认知,让其学会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行为,使其很快或最终感到愉快,就会帮助其走出心理困扰,实现优质人生。 4.两种认知疗法的异同 4.1人性观的异同 通过比较理情疗法与现实疗法的人性观不难发现,这两种疗法都有着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它们都认为,人从本性出发,都有一种追求充实的、自我实现的生活倾向。但这两种理论所强调的人本主义同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强调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判然有别的。 在先天倾向的性质上,艾利斯虽然也认为人有要存在、趋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但同时还认为人天生就有发展出一种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的倾向,而他更强调后一种倾向[1]。于是,理情疗法的目标就是帮助人克服其非理性的、自损的行为,帮助他获得其生命的最大的价值,帮助他追求长期的幸福而不是眼前的短暂快乐。 而对于现实疗法,除了承认人的积极向上的先天倾向外,更强调人的基本需要以及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实现。但格拉瑟提出的需要观同马斯洛早先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又不尽相同。格拉瑟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存、归属、力量感、乐趣和自由。其中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