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中药处方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成分较为复杂,一般煎剂的质量与煎药器具、热源、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及特殊药材处理等有关。煎药器具的选择砂锅: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并与中药中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一般认为铜、铁质煎器不宜供煎药时使用。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搪瓷器皿和不锈钢锅: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煎药过程的掌握火候:一般沿用直火煎煮法,沸前用大火,至沸后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用水:煎煮用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分发生沉淀反应。水的用量一般为药材量的5-8倍,或加水浸过药面3-5厘米。次数:一般一服中药可煎煮2-3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时间:多数药材在煎煮前应用冷水浸泡20-40分钟,主要使有效成分溶解和浸出。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成分及质地而定,一般来说治感冒的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一般性药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煎煮后应趁热滤过,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特殊中药的处理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先煎:矿物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可打碎先煎30分钟,再加群药;有的有毒中药要先煎1-2小时,久煎能减毒或去毒;有的植物药只有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材,一般在中药即将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剂;有的中药成分对热不稳定,不易久煎应后下。包煎:花粉类、细小种子果实类、药粉等体积小的中药,若直接入煎剂,或浮于水面,或沉入锅底,需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同煎;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焦化需包煎;附绒毛的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中药,宜加适量开水或热药液溶化或隔水蒸后服用。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为充分利用药材,以免造成浪费,可另煎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宜先碾成极细粉再将煎好的药液加入搅拌后服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