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复件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遗传物质基础 动物实验 C O Br 5-BU:酮式 C O H Br 5-BU:烯醇式 碱基的置换 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碱基的置换 G .. C A .. BU G .. BU A .. BU G .. C A .. T A .. T A .. T A .. T G .. C A .. BU 酮式 G .. BU 烯醇式 烯醇式 酮式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移码突变 DNA分子中缺失或增加少数几个碱基对而引起 造成突变点以后全部遗传密码转录与转释发生错误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 ABC ABC CBA CBA CBA CBA CBA ABC BCA BCA BCA BCA BCA BCA BCA 增添一个碱基 缺少一个碱基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 Cncnc-micro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aberration)某些理化因子如X射线等的辐射和烷化剂、亚硝酸等,引起DNA 链上大段发生变化或损伤所引起的突变类型,即染色体畸变。不仅可发生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染色体结构上的 插入( insertion ) 缺失( deletion ) 重复( duplication ) 易位( translocation ) 倒位( inversion )等。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5.诱变方法 常用的诱变剂: 诱变步骤: Ⅰ.制备出发菌株的单细胞悬液 为什么?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使细菌分散? 诱变剂与细菌充分接触,向细菌培养液中加玻璃珠,并保持在整个诱变过程中始终震荡搅拌。 温度,紫外线,核辐射,酸,碱,化学诱变剂如5—溴尿嘧啶,亚硝酸,羟胺,烷化剂,吖啶染料等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Ⅱ.选择合适的诱变剂剂量进行诱变 剂量以诱变剂浓度和处理时间来表示 紫外线诱变:通常15或20W的紫外灯,距离细菌悬液15—30cm,照射15—20min. Ⅲ.筛选出突变的高效菌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方法? 选择性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 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 三类遗传型 野生型 [A+B+] 营养缺陷型型[A+B-] 原养型 [A+B+] 生产上更多的是利用诱导法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影印接种法 完全培养基 影印接种 基本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 接种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 油炼厂废水 印染废水 煤气含酚 氰废水 定向培育--“教育培训” 是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6.定向培育和驯化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污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培养俗称驯化。 变异的多样性: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6.定向培育和驯化 营养要求的变异; 温度、pH要求的变异; 毒物的耐毒能力的变异; 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的变异代谢途径的变异。 利用细菌突变体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质,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mes发明 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murium)的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复突变性能来检测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是指突变体失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得到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7.利用回复突变变检测致癌剂 ——Ames试验法 转化、接合、转导等形式进行部分物质转移和基因重组。(小结) 第三节基因重组 不同个体的基因重新组合 形式 自发基因重组与人工基因重组 自发基因重组 a.真核生物通过杂交 精卵细胞质融合过程中所有遗传物质的重组 b.原核微生物通过 转 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断,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方式。 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 第三节基因重组 转化现象是1928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斯首先发现的,——格里菲斯实验 F因子和接合 2.接合(conjugation) 第三节基因重组 细菌的有性生殖 雄性菌株 Hfr菌株 F ?? 菌株 F- 菌株 (雌株) F因子和接合 F+ 菌株 第三节基因重组 *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 变 异 和 育 种 遗传物质基础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 主要内容 重点: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2.有关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机制和特点; 3.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第一节遗传物质基础 1.历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