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伟平罗仕娥备课组长签名-高明区纪念中学
09-10学年高明区纪念中学 高三 级 政治 科学案 执笔:梁伟平审核:罗仕娥 备课组长签名: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讲 学 时 间 班级 姓名 第十一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课 2 2009年10 月5-6 日
【学习目标】
序号 考 点 要求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了解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理解 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理解 4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征 理解 【预习检测】
一、知识梳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表现(①总体上②微观③宏观)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观
1)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理解:
(3)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2、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措施)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
①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坚持以人为本 ③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④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漆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据此回答。我国水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 )
A.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B.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C.坚持协调的发展观 D.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6、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 )
①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② 西部尽快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③ 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 ④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②③④
7、在中国经济系统和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经济系统、绿色循环体系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制度政策创新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激励体系、绿色监督管理体系、绿色评价预测体系和人才技术绿色培训体系的建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注: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1)简要说明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有人认为:“衡量经济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是GDP的增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 下列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环境恶化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困难.ppt
- 举止起居待人接物注重细节-建平小学.ppt
- 拒绝一次性餐具壹减壹行动.pdf
- 举例林肯就是对自己负责任林肯的一个经历.ppt
- 抗旱性溶液的凝固点降低.ppt
- 抗打印扫描水印算法.ppt
-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pdf
-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ppt
- 可资鉴别若检材为小骨片.ppt
- 课程标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