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eleg导尿管留置导尿引起尿潴留1例报告
Feleg导尿管留置导尿引起尿潴留1例报告
作者:张引莲,谢亚丽
单位:721400陕西凤翔县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Feleg 导尿管 尿潴留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于术前术后、尿潴留及重危病人。Feleg导尿管,因其一腔直接通向气囊,注入气体或液体后气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可固定膀胱内不易滑脱[1],在临床上,已经替代了普通导尿管而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护理经验及常见问题已有大量报道。但留置导尿后发生尿潴留实数罕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于2006年4月6日上午11∶00在硬-脊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留置Feleg导尿管。术中无异常及特殊情况发生。术后2日凌晨4∶00,患者主诉下腹有憋尿感,检查导尿管,发现不通畅,有堵塞感。给多次生理盐水冲管后仍不通畅。因患者尿道口有血性分泌物。遵医嘱另换尿管。在无菌操作下去除Feleg导尿管时发现气囊变小。嵌顿在尿道中导致尿道黏膜充血、肿胀,在无菌操作下再次留置Feleg导尿管后导尿通畅,导出尿液900ml。但患者主诉尿道有灼痛,尿意等不适感。给予膀胱冲洗(0.9%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2次/日。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日。并嘱多饮水。术后3天遵医嘱拔除尿管。患者可自行排尿。但患者仍主诉有尿意等不适感。遵医嘱给予口服抗生素,并嘱多饮水,术后5天,症状消失。
讨论
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屏障,会阴处的温度和湿度也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 。有报道,留置导尿管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成正比,随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3]。有研究表明目前临床1/3插管属多余[4]。妇科手术后为避免尿路感染、尿潴留等,病情平稳的情况下可考虑在术后1日及早去除Feleg导尿管。
Feleg导尿管充气囊目前大多数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或空气5ml。注入空气虽能减轻患者不适感,但气体分子之间间距大,吸引力弱,易引起弥散、外溢等致内固定失败,导致尿管脱出[1]。有研究表明,气囊注水<15ml,气囊只膨胀一侧,气囊注水增加至15ml以上,使气囊充盈成圆形,气囊完全位于尿管中心,使气囊能均匀覆盖膀胱颈处,与尿道口嵌合好[5]。为防止因注水过少而致尿管脱出,造成尿道损伤和尿潴留,故建议充气囊注水15~20ml,以降低尿管脱出率,减少再次插管带来的尿道黏膜损伤,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熟练插管技术,操作前检查导尿管气囊,有无漏液、漏气、破损,尿管气囊是否通畅,操作时应将导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再插入6cm以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留置导尿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减少和避免Feleg导尿管留置导尿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侯宪红.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进展.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8,8(24):66-67.
2 戴慧珊,王宁,曹凤云.应用六西格玛方法降低留置导尿管患者伴随性感染的研究.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8,1(24):5-6.
3 Warren JW.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fect DisClin North Am,1997,11:609-622.
4 陈培红,陈爱清,等.一次性集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2,17(3):171.
5 刘仁莲,吴小燕,等.留置导尿管不同注水量与尿液渗漏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8,7(24):45-46.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