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榆中方言俗语研究
榆中方言俗语研究学生姓名:张怡蓉 指导老师:洪帅[摘要] 俗语与地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又是对客观事物的全面总结。本文主要以榆中方言中的俗语为例子,联系榆中的理背景和文化环境,从经济、文化、生活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一些特殊的方言俗语现象的文化心理。[关键词] 俗语; 生活;文化“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近代语言学家对“方言”最普遍的理解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方言俗称“土语”,“土话”,“土白”,旧时又叫“乡音”,“乡谈”,“乡语”,是局部地区使用的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社会语言学认为,“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 和“个人习语”三大基本方言,本文所研究的是通俗意义上所指的“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理区域而分化的结果,一般而言,同一种地域方言主要分布在同个一地区和同一个地点,“地域方言又可分为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地区方言使用于较大区域的方言,地点方言则是相对于地区方言而言 ,指用于某一地点,较大城市的方言”。古老的中国发展到今天,存在着许多方言区域,它们存在的历史久远,使用人口众多,通行范围极其广泛。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榆中的方言融合了各地方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1。榆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语言,分布地域最广,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73%[1]。榆中方言在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中又属于西北方言。榆中方言作为一个小的方言片段,属于西北方言中的兰银官话,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通行,但也有一定的体系,除了语法系统,词汇系统外,在语音方面的差别最大。这种差别的产生应该和以下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就从榆中方言中的俗语入手,联系榆中独特的地理背景和文化背景,从方言俗语中阐述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榆中俗语所蕴含的文化。一、俗语的来源及定义(一)俗语的历史渊源“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曰‘即不为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指的是民间流传的河伯娶妻的故事,这里的“俗语”就是民间的传说故事2”。(二)俗语的定义解释及作用俗语的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句、历史典故等有关联。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于两者之间。现代汉语中解释俗语就是惯用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于某时某地的通用口语,是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它的语言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3]。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本文就榆中俗语中出现的常用的具有典型代表的谚语来进行分析,将俗语分为天时节令,农事活动、反映家庭生活、人类精神生活、表达的哲理观点等四个方面,来阐释榆中方言俗语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二、榆中方言俗语分类1.关于天时节令和农事活动的俗语榆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半干旱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自古以来,环境的变化规律受到人民群众的寻找与注意,因此指导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榆中属于内陆地域,这使得这里的农民有着悠久的从事农耕的历史,人们常常习惯用农谚的形式积累经验,使得俗语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指导农耕生产。例如:“扛过三九的(di)活神仙”。“扛过”在榆中方言中是“熬过,坚持住”的意思。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在十二节气中在小寒和大寒之间,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榆中方言中把所有的助词“的”“得”“地”都读“滴”。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坚持熬过三九天的就是活神仙,这里是形容榆中冬天及其寒冷,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熬过了这些日子,等来年春天天气转暖人们日子就好过了。“云跑东,一场空;云跑西,水飘飘(piapia)。”“水飘飘(piapia)”在榆中方言口语中是形容水份很多的样子。意思是云往东飘,不下雨,云往西飘,会下大雨。这和榆中的自然气候紧密相关。榆中属于西北干旱地区,一年降雨量极少,遇到云彩往西跑的情况,大多有狂风暴雨。这就是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关于天时节令的俗语,他们在长期的劳作的过程中,经过慢慢的积累经验,用于劳作也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这种方式被广泛流传并保存下来,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毛杏塞(se)鼻子,家家种糜(mi)子”。“毛杏”,指的是春天的没成熟的青杏,为何要叫毛杏,是因为没成熟的青杏上有一层弄到皮肤上使人过敏而发痒的物质,故有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圆锥-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塔式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传动置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带式传输机的传动装置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带式输送机的减速器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蜗杆减速器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含蜗杆-圆柱齿轮减速器)5.doc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矿用链板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