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期资本筹措管理
第六章 长期筹资决策 第一节 资本成本 第二节 杠杆利益与风险 第三节 资本结构理论 第四节 资本结构决策 几个基本概念: 1.成本习性(与营业总额的依存关系)分类: 固定成本——在一定规模内,不随营业总额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固定成本是变动的。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水电费等。 变动成本——随营业总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单位变动成本是固定的。如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 2.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税后利润EAT:=(EBIT-I)(1-T) 4.普通股每股盈余EPS:EPS=(EBIT-I)(1-T)/N ☆ 相关指标含义: Q——产品销售数量(quantity) P——单位产品价格(price) V——单位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 F——固定成本总额(fixed cost ) MC——单位边际贡献(marginal contribution ) EBIT——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I——利息费用(interest) T——所得税税率(tax) N——普通股股数(number)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 营业杠杆案例分析——“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1995年该厂曾以6 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某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 1995年某县人口88.7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 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 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 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对此,时任厂长十分满意。 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1997年秦池能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 (1)4万余家白酒生产企业使白酒的生产量远大于销售量(约有50%的产量过剩);同时洋酒的进入使白酒在酒业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1997年白酒销量“滑坡”的势头更加严重。秦池的市场份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一流的品牌没有一流的产品质量作保证。1996年12月《××参考报》4篇关于秦池沿川藏公路两侧收购散酒勾兑“秦池”的报道,不仅使秦池陷入巨大的媒体危机之中,而且使刚树立的“秦池”形象遭受了损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份额。 (3)1997年3.2亿元巨额广告费用对秦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它一方面使秦池的现金流动产生困难,另一方面大大地放大了企业利润对销售量的依赖程度。只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997年和1998年的市场竞争和秦池自身问题使其市场份额产生了波动。正是波动不定的市场份额使秦池陷入了严重而难以自拔的经营风险之中。1997年秦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广告时间折算成货币为应付1.5亿元左右,而秦池实际支付仅为 4 800万元。 分析: 巨额广告支出使经营杠杆作用程度加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巨额广告支出作为一项固定性期间费用,它本身不受企业产品销售量变动的影响,但巨额广告支出将改变企业原有的成本结构,使固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增大,由此使企业的经营杠杆作用程度也随之增大。 财务杠杆案例分析——大宇资本结构的神话 ?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1999年11月1日向新闻界正式宣布,该集团董事长金宇中以及14名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决定辞职,以表示“对大宇的债务危机负责,并为推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韩国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大宇集团解体进程已经完成”,“大宇集团已经消失”。 大宇是“章鱼足式”扩张模式的积极推行者,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所谓的“大马不死”。据报道, 1993 年金宇中提出“世界化经营”战略时,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只有 15 家,而到 1998 年底已增至 600 多家,“等于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