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迎宾馆有故事经典建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迎宾馆有故事经典建筑

青岛迎宾馆有故事的经典建筑    在青岛,精美的欧陆建筑很多,但像青岛迎宾馆这样,完美融合艺术美感、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却不多见。作为青岛欧陆建筑的翘楚,青岛迎宾馆从来不缺少它的膜拜者和欣赏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建筑师、艺术家无不被它的奢华、精致和宏伟气势所震慑。这座曾经作为德总督官邸的古堡式建筑,因具有欧洲皇家的风范显得古老而华丽,这种结合了德国威廉时代的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建筑处理手法的建筑,就是在欧洲大陆也极其少见。          穿过一段法国梧桐树荫下缓坡,终于来到迎宾馆位于信号山南麓的门前,透过铁门望去,迎宾馆在行道树的尽头若隐若现。枝叶扶疏的行道树彷佛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意遮掩着院内的“秘密”,不由地让人加快了探求“真相”的脚步。豁然间,圆形的喷水池出现在眼前,如一朵清晨睡醒的莲花,让人感到心怡爽朗,而其身后,矗立着百年的宏伟建筑――青岛迎宾馆。      精湛工艺造就建筑经典       虽然走进大门只需迈上8级台阶,但这里却有一个用铁皮制成的巨大雨棚,就连支撑雨棚的“腿”也做到了功能性、观赏性的兼顾――石柱和铁柱巧妙结合,单是一个雨棚就能让人领略建筑的“讲究”。    青岛迎宾馆最初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为总督建造的官邸,它的第一个主人就是德国总督奥斯卡?冯?托尔帕尔――这位德国胶澳总督一心想要一座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威望的官邸。这座建筑的建筑师是拉查鲁维茨。传说,为了选址,奥斯卡?冯?托尔帕尔还专门请来中国的风水先生堪舆,最终在信号山下选定这块龙兴之地。这座据说按照德国柏林皇宫建筑图纸的原样缩小10倍建造的官邸,其平面设计图收藏在德国国家档案馆中。    这座风格独特、气势雄伟的建筑,共分3层(局部4层),混合了石、钢、砖、木等材料,总高度30余米,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其工艺要求极为苛刻,前后有4家青岛公司承接施工,都因技术要求太高而被淘汰。据说,当时的木工制作护墙板、门窗等,只要德国监工在接缝上能插上刮胡刀片就算不合格,要用斧子砍去重新制作,至今一个世纪过去了,整个建筑内没有一处木结构因质量问题出现裂缝和变形;而运自德国克虏伯公司的钢材在饱经百年风雨之后仍没有生锈,让许多建筑学家感到惊奇;那些特别烧制的砖瓦来自捷成洋行的窑厂,立面则由优质崂山花岗石砌筑。此楼的外观设计十分精美别致,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厚的墙身、窄小的窗户,都是德国建筑特有的风格,楼上的凉台均建于南侧,楼门开于西侧,从而形成外观舒展优美,粗犷华贵的德国建筑风格。南立面东西两部分以券柱廊为主,柱帽、檐头、墙角基部等均由粗犷的岩石迭砌。屋顶为木结构,形式多样,表面覆盖鱼鳞瓦、牛舌瓦、筒瓦,彩色交错,有蓝色、米黄色等,充分展现了威廉时代风格与青年风格的完美结合。整个工程从1905年动工到1907年年底竣工,历时近3年。    的确,这座建筑的“穷奢极欲”是隐性的,没有过多的张扬。若没有内行人的指点,几乎没人会想到那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却是一处处点睛之笔。    建筑的内部不仅引人入胜,更加讲求变化,不仅平面、空间组合灵活,交通流线的局部也都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室内的家具大多是由曾经专为皇家贵族生产家具的德国斯图加特家具厂专门打造。此外,每个房间的天花板、吊灯和壁炉都不一样;每个窗框都有雨水槽。建筑一层为半地下室,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建筑的二层设有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花房等。高9米的大厅充满了古朴浓郁的西方情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装饰着铜雕艺术品和油画的墙壁、棕色的墙围护板、嵌着绿色玉石的壁炉,还有德国著名钟表设计家琼汉斯设计的钟表――它每小时报四次时,每一刻响音乐,整点是敲钟点。前来拜会总督的访客往往要坐在大厅东侧――楼梯下方一间窄小会客区,这是总督有意的安排,因为他会站在斜上方的空中楼阁里,透过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上仅有的一小块无色玻璃来确认下面的访客是不是他此刻想会见的人。         厚重历史铸刻城市记忆       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泽东主席下榻青岛迎宾馆,成为迎宾馆历史上的辉煌一页。毛主席一住就是一个月,他的《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势》在这座“青岛第一楼”写成,经过10次讨论修改,最终完稿印发。至今,青岛迎宾馆还保留着毛主席下榻期间房间的原貌――为毛主席专门定做的加长床铺、写字台和椅子等,几件家具朴实无华,却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一架产于1876年的德国博兰斯勒三角架钢琴摆放在舞厅的一侧,钢琴的琴键全部由象牙制成,这架百岁之龄的老古董之所以会经历文革仍完好保存至今,是因为当年江青曾坐在这里弹奏过;镶嵌在酒柜等家具门上的,不是玻璃而是水晶;舞厅正上方悬挂着由一吨重的水晶和紫铜打造的水晶吊灯;在穿过大厅前往舞厅的隐蔽一角有一间用于传膳的吊笼。室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