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环内酯类本09
化学结构: 均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环
天然品(第一代):红霉素、麦迪霉素、
螺旋霉素
人工半合成品: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第二代) 乙酰螺旋霉素;【抗菌作用】似青霉素 ① G+菌:金葡菌、表葡菌、链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② G-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及布鲁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③ 军团菌、弯曲杆菌亦有较强抗菌作用;④ 厌氧菌:但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脆弱类杆菌、梭杆菌属除外;⑤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抗菌机理】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阻止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耐药性】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可恢复;
耐药机制:① 改变靶位结构: 核糖体RNA腺嘌呤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② 摄入减少:细菌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③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④ 细菌产生灭活酶:如酯酶、磷酸化酶、糖苷酶等使红霉素失活。; 红霉素是于1952年从红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为速效抑菌药:
迅速将细菌从繁殖期转为静止期
;【体内过程】1、吸收:红霉素为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在小肠崩解吸收,酯化物制剂有相当的耐酸能力亦易于吸收;2、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及体液中,尤以胆汁中分布浓度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3、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肝功能不全者药物排泄速度减慢。;【临床应用】
1、替代青霉素,但不能与青霉素合用:主要用于轻、中度的耐药金葡菌感染以及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放线菌病及梅毒等的治疗或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2、首选用于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感染、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和结肠炎、白喉带菌者的。;【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 :本品刺激性大,口服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及腹泻等;静脉给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2、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引起肝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及时停药可恢复;
3、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4、耳毒性 :每日剂量大于4g易发生,损害耳蜗引起耳聋。
5、心脏损害:静滴过速时易引起心电图复极异常,QT间期延长,恶性心率失常及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可出现昏厥或猝死;
6、过敏反应:偶见药热、皮疹。;阿奇霉素
与红霉素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① 唯一半合成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半衰期最长
② 抗菌谱扩大,对G-菌作用强;快速杀菌作用
③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胃肠道反应及偶可见肝功能异常与外周白细胞下降等。
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衣原体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和宫颈炎等。;克拉霉素:
① 活性强于红、酸稳定、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少
② 对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作用最强。对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流感杆菌和厌氧菌作用强于红霉素
③ PAE明显;口服吸收较红霉素完全,不受食物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
应用: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非首选) ;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使肽链延伸受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抗菌谱】
谱同红霉素,但对厌氧菌作用强,对肺炎支原体、肠球菌、G-杆菌无效
;【临床用途】
1、敏感菌所引起的骨髓炎、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的首选药 )
2、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杆菌 引起的腹膜炎、脓肿、败血症等
3、弓形虫病,衣原体感染;【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口服注射)
2、伪膜性肠炎:难辨梭菌大量繁殖及产生外毒素所致(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三、多肽类抗生素;;杆菌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 扭矩及扭矩图.pptx
- 传感技术与应用第二第10章 光栅传感器.pptx
- 传感器的应用2016.pptx
- 传感器及基本特性第四章 .pptx
-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特征、诊断、治疗、预防.pptx
- 传染病报告、审核、浏览要点讲解.pptx
- 传热的增强和.pptx
-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pptx
- 创伤、骨折处理.pptx
- 创伤的处理与预防.ppt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